第941章 中國的改變(第2/2頁)

別的都不說,只說這人當年賣下的那店面,轉手就是三倍的價格。

黃有田本來在恒台是要待上一旬的,但就是因為他的這個老朋友的幫忙,才五天時間黃有田就心裏有譜了。雖然他們已經十年沒有見面,但都變化的不多【除了更老】,雙方一照眼,瞬間就認出了彼此。

黃有田和這人有著不下三年的交情,但黃有田在十幾年前就跟他分開了,因為那個時候他已經有了一匹駑馬和兩個大筐。而當時的黃有田需要攢錢買房子,跟不上那人的‘腳步’了,倆人也就就此分開。

在此之前的最後一面大概在十年前,那個時候黃有田剛買了一批毛驢,而那人的‘裝備’已經升級成為一輛小型馬拉貨車,生意是再上了一個新台階。

再然後黃有田就沒見過這人了。只聽說他回老家開了一家布店。而現在的恒台縣城裏,這人不僅有一家布店,還有一個專門出售雜貨的百貨商店——比如糖類,刀子、剪子、針線,竹具、小型木具,還有酒類點心、蠟燭鯨油,以及油鹽醬醋等。但也因此欠下了一筆不小的債務!

因為這人把開百貨店的鋪子不是租的,而是買下的。

這人可以說是他們當初的那群人中第一個走上實體店序列的人,說實話,黃有田還是比較羨慕的。

話題扯遠了。

黃有田朋友的這家百貨店生意還算不錯。但遠比不得國營商店的流水,畢竟國營商店物種品類要比民營的小百貨店豐富的太多太多,老百姓進了這裏一次性的就能把自己所需要的全部東西給買齊,方便的太多了。而國營商店的一些東西還是實質上的‘獨門壟斷’——民間根本就進不來那些貨。所以國營商店薄利多銷,每年不僅不會虧損,還會賺到不俗的利潤。

而且國營商店的數量有限,很多東西還需要票據【參考前文中的供銷社】,很多東西就擺在櫃台上,卻不會無限量的賣給老百姓,並不會大規模的沖擊經濟市場。

說到這裏不得不多說一句。自從承天十年以後,各縣府裏的國營商店和供銷社就停止了建設,後者在隨後的十年中更是被裁撤一空,前者也有相當多的一部分變成了民營。

如今又一個五年過去了,這國營的百貨商店正在與鹽業公司合流,不然,這玩意兒早晚要消失。

只要有時間——排隊,手裏又有票據,誰都願意到物美價廉的國營商店裏購買東西,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手表和軍便裝,國營商店的售價絕對便宜過外頭的市場價格,並且質量絕佳。那手表甚至還有保修期。而且人家這服務態度也很好。早些年,國營商店的服務態度一度變的挺差,被朝廷狠下一番厲害整頓,現在每一個都和氣可親的。

黃有田將行禮拎在手裏,另一個手中拎著兩盒點心和兩小壇酒,然後沿著街道朝前方走去。

這裏是恒台縣城內最熱的場所了。一條石頭橋梁橫跨小河兩岸,城裏頭的河流,有多麽的小,自己想去。橋的另一頭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綜合市場。

甲區是最初的農貿市場,乙區是後建的百貨市場,啥東西都有,黃有田他朋友的新店就在這兒。然後丙區恒台縣的車站,丙區外頭是恒台縣的吃喝玩樂一條街,價格要的更貴,黃有田都舍不得住這兒。

綜合市場的熱鬧當然不能同煙台相比,這裏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城,但生意人的本質是相同的。一家家店面的主人都在用精光閃閃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著每一位潛在客戶,試圖讓每一個來進來的人都購買自家店裏的商品。

競爭的手段不外乎廉價高品質競銷以及各種空頭許諾,當然這個過程中免不了也會黑一下競爭對手,這些都是應有之意,黃有田早就見怪不怪了。這裏很多店面都是普普通通的裝飾,但有的商店則很氣派,窗戶都是玻璃窗櫥,商店內的墻壁上甚至還貼著壁紙,或是做過專門的裝飾。

和布匹、制式的鐵器之類的工業化商品所不同的是,市場裏很多店家還販賣的有鯨肉、鹹魚、幹果、煙絲、煙酒等各地運來的貨物,對面的原農貿市場裏更是有各類應季蔬菜、鮮肉、魚類、海鮮、禽蛋、豆制品等。

陳漢建立之初,這裏只是一個菜市場,縣城周遭的農民會定期攜帶自己的商品來到集市上出售。不管是雞鴨蛋禽,還是瓜果蔬菜,全都看不到一絲有組織的樣子。但是現在的這兒,你就看不到一絲沒組織,單打獨鬥的樣兒。

就是賣菜賣瓜果,那胸前背後的字跡都寫著是哪家農場,或哪家農貿公司。一句話,這裏的直接生產者少了,去鄉間收購農民物品回來轉賣的商人、商業組織多了,這一趨勢的變化是很緩慢的,遠不如那些工業品市場變化的迅速、劇烈,但二十多年的時光也改變了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