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一)共濟會的破滅(第3/3頁)

英國國內腐朽、不合時宜的制度比比皆是,很多制度在那時的眼光看來都是荒唐和可笑的。所以別看英國是燈塔國的大表兄,燈塔國的遺產,英國人也只接受了三分之一。

這些人顯然是歐洲對華仇恨的源泉之一,加上第一次東西戰爭之後,西方世界傷而不死,還保持著一定程度的力量,歐洲人自然也保持著一定程度的信心和勇氣。

就是這各方面共同推動促成的社會因素,三十年前的西方社會進入了瘋狂狀態。

那是西歷的1884年,徹底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並且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實力突飛猛進的西方世界有種自己很強大的感覺,終於想硬起腰板來跟陳漢幹一架了。

雙方從光明正大的備戰到兩邊官面接觸,然後是徹底談不攏了,各自招呼兄弟開片,一共用了八年。

然後彼此的數百萬海陸軍從俄羅斯戰場到高加索戰場,從埃及戰場到中南非戰場,是打的不可開交。

不到兩年的時間,歐洲人幾十年積攢下的家底資本就被揮霍個一幹二凈。這一次中國對西方世界的懲罰雖然看似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可要是與上一次的懲罰做對比,那可就慘的多了。

帶著鮮血的教訓總是那麽的令人深刻。很多歐洲人都沒有了對抗華夏的信心。雖然戰爭的傷亡讓華夏在歐洲世界又大大豐收了一波仇恨,鮮血淋淋的慘痛教訓同樣令歐洲人記憶深刻。

同時也因為這次歐洲跪的更幹凈利索,歐洲各國在一定意義上就喪失掉了一部分主權。比如說公開化的反華主義,這是陳漢政府堅決不允許的。

陳漢甚至於可以坐視俄國發生赤化,也堅決不允許歐洲各國公開出現反華思想。

二十年的時間是一段很漫長的日子,二十年後的歐洲,各國國內的反華思想已經淡化了很多。特別是年輕的下一輩人。

就像後世的很多哈日族無限推崇、追捧日本一樣,很多的歐洲年輕人也無限的推崇起了中國。

他們並不是不知道西方與華夏的‘歷史淵源’,那浸透著鮮血的歷史,這些歐洲青年知道的很清楚,但他們就是崇拜中國。不要覺得不可思議,上個時空的哈日族難道都是文盲傻逼嗎?他們會不知道中國與小鬼子間的血海深仇嗎?

那些哈日哈的祖宗都能不要的人,可不是21世紀的那些動漫控,日劇控,或者是AV控。這裏的哈日族指的是更早時候的那些忘宗背祖的人。

再加上明面上歐洲各國政府都不敢明目張膽的宣揚東西方仇恨,和推動反華思想,這從實質上就營造出了一個不錯的社會環境。這種社會環境很顯然更有益於西方年輕一代人的‘平和’成長。

以共濟會為代表的一批反華組織為什麽會落得如此的下場?這與之社會環境是休息相關的。

再加大的組織也不能違背社會潮流的大勢。

當然,共濟會的新聞的一時暴起只會成為歐洲社會的短暫關注點,他們現如今的精力更多是關注在變亂發生中的俄羅斯帝國。

作為兩次東西方戰爭中陸軍主力的交戰地,俄羅斯帝國的損失太大了。特別是二十年前的那一次戰爭,俄羅斯整個國家都要崩潰了。

戰爭結束後,整個俄羅斯是一片混亂,到處都是亂兵潰兵,到處都是武裝分子,軍隊思想混亂,沙皇威嚴喪盡,更不要說俄羅斯還有著對華的巨額賠償。

要不是英法等國全力幫持,羅曼諾夫王朝都有可能成為過去式,就像那崩塌分裂的奧匈帝國一樣。

當時的俄羅斯政府甚是喪失了對治下80%的農村統治權。

好不容易,羅曼諾夫王朝撐過了倒塌危機,可是戰爭後繼位的尼古拉二世實在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主兒,他所深愛的表妹皇後黑森·達姆斯塔特公主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芙娜,也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

再說了,英法等國的幫持只是一時,俄羅斯回過勁來後還是要還回去的。俄羅斯政府只能更加苛刻的剝削被他們統治的工人和農民,直到今年春天,冬季的冰寒還沒有徹底消散,聖彼得堡外響起的槍炮聲向全世界的人宣告——俄羅斯的羅曼諾夫王朝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只是俄羅斯掌權的資產階級力量還要面臨著赤色分子的挑戰,中國人對此無動於衷,坐視俄羅斯陷入了混亂當中,整個歐洲高層的目光都集中在俄羅斯。

對比俄羅斯,共濟會只是一條躲藏在下水道裏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