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簡單,就是準備寫幾個古時候的官吏,琢磨琢磨他們混在仕途的技巧。

 

先從李斯同學寫起吧。

 

鹹陽市中嘆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

 

李斯與秦帝國

 

自序:以心證史,仿佛親歷

 

動筆寫作《流血的仕途:李斯與秦帝國》,是在2006年年初。

 

當時的想法十分簡單,僅想圍繞秦帝國丞相李斯的一生,寫個中篇,以饗讀者。當文章前幾部分連載於天涯“煮酒論史”時,讀者們的熱情程度遠遠超乎我的預期,更給予了許多我本不配擁有的贊譽。當然,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越寫越不可收拾,直至今日,竟成此書。

 

李斯出身於社會底層,年輕時只是楚國一個看守糧倉的小吏。出於對人生價值的敏感,對個體存在的焦慮,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小城上蔡,來到秦國的都城鹹陽,開始為夢想而冒險,為命運而抗爭,最終竟從貧賤的布衣,躍為秦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並影響了中國未來兩千多年的政治格局。這其中,李斯經歷了怎樣的奮鬥歷程,他又是如何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在史書裏,對這兩個問題的解答有諸多未盡之處,讓人無法滿足。本書試圖采用鏡像法則,站在李斯的角度,以正史記載為基準,正史不到之處,則輔以合理的想象和揣摩,接續空白,貫穿前後,對李斯的一生進行詳細還原,使之豐滿而完整。

 

李斯的一生,從戰國末年延續至秦帝國。這一時代,上接春秋,下開漢唐,為中國歷史之關鍵轉折。而要遊歷這一輝煌的時代,再無比李斯更合適的導遊了。其時的重要人物,如嬴政、呂不韋、韓非、蒙恬、趙高等等,或和李斯利害糾纏,或和李斯恩怨不休;其時的重大事件,如呂不韋專政、嫪毐謀反、嬴政收權、諫逐客書、統一戰爭、廢除封建、焚書、坑儒、二世之立等等,李斯或親身經歷,或一手促成。可以說,了解了李斯,也就在相當程度上了解了那個傳奇的時代。

 

本書的寫法,和通常的歷史小說不同。我無意將歷史簡化為一樁樁斑駁往事的羅列。古人已遠,但他們曾和今天的我們一樣,也會體驗到壓力、憤怒、絕望,也會感受愉悅、幸福、狂喜。不僅李斯,也包括嬴政、呂不韋、韓非、蒙恬等人,正因為他們那顆曾經火熱跳動的心,這才跳躍出那個光輝燦爛的偉大時代。而我寫作的目標,便是臨摹他們的思緒,重溫他們的心跡,讓讀者“以心證史”,仿佛親歷,而不是只站在遙遠的地方冷眼旁觀。

 

本冊起於李斯離開上蔡,終於呂不韋被逐出鹹陽,時間跨度為十八年。

 

本書之寫作,並不囿於歷史,而是時常跳出,生發開去。古今中外,多有征引,連類屬比,求深求趣。而這也可勉強算是本書的風格吧。

 

由於水平所限,謬誤難免,還望讀者不吝指正。

 

曹昇

 

2007年4月26日於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