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君臣對(二)

自從北虜困城以來,嘉靖基本沒有多少個人時間,就連向張氏以及自己母親問安的時間都少了。主要的精力,都用在和大臣商議軍情上。像是楊承祖獲得的這種單獨召見,得算是無上殊榮。

嘉靖見楊承祖的面色還是不怎麽好看,頗為關切的將他扶到椅上“大哥,你的身體怎麽樣?宮裏的禦醫手段高明,不過他們……我不是太信的過。那些大族既然能將手伸到軍隊裏,未必就不能伸到太醫院,就連用藥,朕現在都不大放心。得讓心腹先試過藥之後才行,不過朕已經請陶神仙為你做法祈壽,這一關,一定過得去的。”

朝臣對於陶仲文這個方士是沒什麽好看法的,不過現在諸事繁雜,也沒人顧的上他。蒙古兵一來,陶仲文就說要起壇做法,祭煉九九八十一口飛劍,將韃子兵殺個幹凈。前後找內庫要了幾千兩銀子,至於有多大成果,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嘉靖由於有了江斌的財產充內帑,對於這點小錢倒也不在意,只要那飛劍能發揮作用,就足以值回本錢。楊承祖從蒙古人那走了一回,不但帶回了書信,聽說還跟蒙古那邊的頭人搭上了關系,這條路如果走通了,那便是幾十萬兩銀子也未必買的回來。

其實大明對於異民族問題,一向喜歡打一派拉一派這種方針,不過具體執行起來,總是會出各種偏差。比如這種方針執行中,大明總是選錯盟友,或是因為具體經辦人的更換,導致新人不認老人的朋友,一朝天子一朝臣,連帶著連前朝結交的盟友也放棄了。另一個時空中,三娘子的問題,差不多就是這種執行力低下的具體寫照。

不過眼下嘉靖正值少年,倒是不用考慮到幾年之後朝令夕改的事,作為一個少年人,不管他秉性裏如何陰沉,總是有著熱血以及憤青的一面。被北虜圍了城,心裏不高興,自然就想著要找回這個場子。

指望京營出去大戰一場,把蒙古人殺個血流成河,這種事發生的概率太低。即便是九邊勤王之師,多半也有些問題,現在所能依賴的,也就是這種盤外招。

看到楊承祖這副憔悴模樣,想著他鬧到這一步,其實是為了保護自己的二姐。再多想一步,如果不是他扛起了帳本書信那事,就不會成為世家大族的目標,也不至於落個如此,嘉靖的心裏,就越發不是滋味。

“大哥,說起來,都怪這祖宗家法。當了駙馬,就不能再做官,要不然的話,朕就讓你光明正大娶了大姐,了了她的心願,也省得有人再敢對你下手。這次的事,又是讓你吃虧受苦,更關鍵的是,現在還找不回場子,朕對不起大哥,心裏也不舒坦。”

“天家不必如此,這筆帳咱記著,將來慢慢算就是。蒙古人待不長,過不了多久就會走。那些世家大族,他們的根基都在中原,是走不掉的。等過去這一段,有他們好受的。不過眼下,還是先看看,駱飛紅那邊,該當怎麽個處理。臣在她那裏也留下了不少把柄,就像我給您的書信一樣,說不定過段時間,就會有人把那些東西搞到手,拿到您的面前,或是與我談些交易。這次如果不是萬歲把安陸營擺在我家門外,還不知道要鬧出什麽事來,臣才是真該謝過萬歲皇恩浩蕩。”

嘉靖笑了笑“算了,我阿姐自己都去坐鎮了,難道朕還能坐視。你我之間,名為君臣,實為兄弟,又是一家人,也不用說那麽多客套話,幫自己人應該的。就算將來真有人拿了大哥勾結賊匪,意圖不軌的證據來,朕一概都當它是假的。何況跟韃子做生意這種事,也沒什麽大不了,水至清則無魚,這是大哥在安陸就教會朕的道理,朕沒忘。不過朕想知道,大哥就那麽有把握,把這個部落拿捏住?”

楊承祖搖頭道:“把握?這種東西怎麽可能有?別說那女人跟我不熟,就算是真的朋友,我也沒把握控制住她。何況等她的勢力大了,就算是不想南犯,她的部下也會鼓動她入侵,鼓動她寇掠的。不過話是這麽說,只要草原上有人,不管是蒙古人還是漢人還是其他什麽人,就都會想著劫掠中原。能管住他們的,不是什麽交情,更不是血統,而是利益。”

嘉靖也知,楊承祖說的確實是道理,不過這種道理,在朝堂上沒法講。誰如果在朝廷議政時直接說我們扶持的,是個一強大起來就會跟我們翻臉開戰的白眼狼,怕不立刻就被噴死。是以,明朝的外交政策神鬼莫測,很多時候也是基於這個原因,但無法宣之於口。

也只有君臣關系親近至此,楊承祖才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如果換個人說類似的話,怕不早被皇帝罵了出去。再不然,就是被當成別有用心,說不定勾結北虜,謀圖不軌的帽子,就已經從天而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