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片紙退兵(一)

乾清宮內,嘉靖天子聽著回報,點頭微笑“好的很,好的很。朕就說,滿朝文武裏,只有大哥一人行事,最對朕的心意。區區幾個商賈,就想要要挾朝廷了?楊廷和那幹人,就只會說商道如天道,真要他們解決問題,哪如大哥一樣雷厲風行。”

楊承祖沒有什麽自得之態,反倒是必恭必敬的回著“這都是萬歲洪福齊天,臣借萬歲的洪福,才能做成此事,自己是沒有什麽功勞的。其實如果論起手段,楊閣他們的手段更多更厲害,如果動硬的,也更有效。不過他們在意的,是一個名聲,總是怕擔一個酷吏之名,臣沒有這個負擔,比他們敢下手而已。再者,就是楊閣他們,總是擔心辦了這些糧商,明年的糧食就會出問題。”

“所以說他們就是不行,朕可以給他們權力,給他們榮華富貴,但前提是要做事。而不是說用朕給的一切,去為自己掙名聲。”嘉靖恨恨不平的說著,之前如果說北虜圍城,算是戰爭手段,文臣沒有辦法。打壓城內物價,保證商品供應,這怎麽看也是文官的活。結果最後拿出的方案還是要皇帝退讓,這讓嘉靖從心裏不高興。

皇帝雖然至高無上,可是下面的臣子都說這樣行不通做不了,你的政策就施行不下去。楊承祖這次把糧商踹翻在地的處理方式,讓嘉靖覺得仿佛這一切是自己做的,也就從心裏支持。何況,來年的糧食保障問題上,楊承祖提出的方案,於皇室大有好處,他不支持反倒奇怪。

這個方案說來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後世的國有體制,不過眼下變了個方式。楊承祖以青龍山那邊的基業以及自己在京師接手的盤子為基礎,成立了一個楊記商行。

這個商行經營範圍廣闊,布匹藥材糧食,全都包羅其中。表面看,這個商號是楊承祖斂財的工具,可實際上,這個商行的真正控股人是朱秀嫦,如果再細挖下去,整個商號都是嘉靖賺錢的白手套。

大明體制裏雖然曾經嚴禁禁止過官員經商,不過現在官員出身商賈之家已經不是什麽稀罕事,自己不做,家裏人出來做生意,已經成了常態。

正德三年的狀元呂楠,就公開出來為商人站台,著書說:商亦無害。但學者不當自為之,或命子弟,或托親戚皆可。不然,父母、妻子之養何所取給?故日中為市,黃帝、神農所不禁也。賤積貴賣,子貢亦為之。商賈何鄙之有?

像這幾個糧商之所以難制,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他們背後都有著大員顯官做保護散,除了楊承祖這樣聖眷無二,自己又混不論的主,誰又真敢動他們了?

他出來組建一個商行,用自己的女人出面打理生意,這倒是沒什麽。不過按楊承祖的設想,這個生意表面上是私有,實際卻是國有,是要為朝廷服務的。不管是九邊的糧食運輸,還是京師的商品價格,這個楊記商行都要起到保障的作用。

通常來說,人們一提到國有商號,總會覺得其效率或效益都不如私有。但問題是,現在大明朝的情況是,連商稅都收不上來,提效益是沒有意義的。一個私營商行賺再多的錢,於朝廷或者說於嘉靖皇帝又有什麽好處?這個國營商號,是實打實為朝廷賺錢,還承擔為朝廷分憂的責任,從皇帝那自然是支持的。

“武宗也搞過皇店,但是都賠錢,後來臣接手之後,仔細查了下帳,發現之所以賠錢,是因為錢都落到了個人口袋裏,朝廷的帳面上自然就要虧了。所以這楊記商號,還是要放些可靠的人管理,才能保證賺錢。”

嘉靖點點頭“這個事朕也是知道的,就連江寧織造都在說賠錢,怎麽賠的,大家心裏有數就好,將來慢慢收拾。如果朕連阿姐和大哥都信不過,又能信誰?你們只管放手去做,哪怕真賠了本錢,也沒關系。像這次的事,要的就是保障供應,讓老百姓稱贊朕的恩德,為此賠錢,那朕還要說一句,賠的好。”

這個時代裏的消息流通程度,遠不能與後代相比,很多所謂的大商人,都是依靠著有壟斷資源,又或者是有壟斷信息而成事。就像牛繼學等人,他們在鄉下有門路,和幾個地主是長期合作關系,這些地主的糧食只賣給他們,一旦這幾個糧商倒了,糧食也就不賣了。

新成立的商行,競爭不過這些老的商號,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你不掌握信息,或者說別人不認你,哪怕上門簽合同,也不會談下來。不過這個問題困繞不了楊承祖,錦衣衛遍布兩京十三省,尤其收入主要靠收稅刮地皮,對於誰家有什麽商品的信息掌握的最全。

至於說能否談下來合同,一面是合同,一面是詔獄,或者再抓幾個小姐公子作為表示誠意的手段,這樣的合同也鮮有談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