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一章 堂會(三)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對於眼下的人來說,其實並不陌生,在孝宗朝時就有文人對這個故事進行系統的編輯改寫。其主要目的,就是用來諷刺張太後的丈夫,也就是那位弘治天子孝宗不為自己的生母紀氏報仇,反倒認殺母仇人萬貴妃為母,不配為人子的。由於明朝這個時候對於輿論關制不嚴,文人搞這種創作,指桑罵槐,朝廷也是沒什麽辦法可想。

故事裏,宋仁宗就是弘治天子,劉妃是指紀妃,生下太子的李妃,就是指孝宗生母紀宮娥。弘治天子為人寬厚,對於這種拐彎罵街的事,心裏當然是不怎麽高興,但是也沒有追究的打算,只是一笑置之,沒有真的在意。

作為他的妻子,張太後自然知道這話本的事,也對這個故事十分敏感,今天嘉靖請自己來聽戲,主戲居然是這個拐彎罵自己丈夫的戲文,這就是故意找自己麻煩。可是看那邊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樣子,如果自己就這麽拂袖而去,說不定被他們如何取笑,最後還是自己吃虧。

強壓著怒火,她已經決定以不變應萬變,不管那邊如何的取笑,自己強忍著把戲看完,再慢慢想辦法報復就是。戲台上,扮演散花天女的女演員,已經開始了演出。這戲主要是考驗的手眼身法步,唱功並不重要。演出者色藝俱佳,還有著不俗的武藝功底,表演的美輪美奐,把大多數人的眼光,都吸引了過去。

張太後則哼了一聲,微微閉上雙眼,默默的念起心經不關注表演的內容。如果是正德在位時,她擺出這種態度,皇帝就明白自己的母親不喜歡這種表演,肯定會終止演出,或是讓演出快點結束。可是嘉靖似乎對她的表現無所察覺,反倒是張佐那邊高喊起來:

“萬歲有旨,賞!”

有嘉靖帶頭給賞,其他人如果還是不聞不問,似乎就是不給天子面子。這幫女人大多是來湊趣的,這個時候,不管對表演是否滿意,都只能跟著喝彩,然後給出賞賜。那一聲聲彩聲,和打賞的聲音,仿佛是組團在張太後心上紮刀子,讓這位太後的臉色,越來越陰沉。

等到天女散花剛剛結束,狸貓換太子還沒開始,嘉靖來到張太後身邊問了安,又道:“聖母,您覺得這戲文如何?”

“陛下,哀家覺得,這戲……不好。女戲子在台上眉目傳情的樣子,又哪裏像個天女了?哀家以為,兩宮剛剛遭了回祿,眼下不宜興師動眾,跟不該沉迷女樂。萬歲,你年紀還輕,正是好好讀書,增進見聞,處理朝政的時候。往年這個時候,黃河水患都是最緊要的,今年,哀家沒聽到消息,不知道是否有河堤決口,有百姓遭殃。若是黃河泛濫,那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的人,流離失所,無所憑借,搞不好,是要出大亂子的。咱們生在帝王之家,不能耽於享樂,更應該居安思危,多想想朝政,多看看本章,萬歲請三思。”

嘉靖一點也不惱,又施了一禮“聖母教訓的是,皇兒知錯了。可是這戲已經開場了,我們就不該錯過,永淳,你陪著母後說話,永壽,你過來,我們一起陪著聖母看戲。”

從這種安排上看,似乎是嘉靖有意討好張太後,不理自己的母親,反倒是扯了永壽過來,陪張太後說話解悶。可是永慷公主見到永壽的樣子,心裏莫名一寒。她是人老成精的主,從永壽的神態中,總是能看出一種報復的情緒,他們真是來陪皇嫂看戲的?

可是她一個無職無權的公主,即便是想要維護誰,實際上,也是由於心無力。再說畢竟是嫁了人,做了母親的,總要為自己的夫家和自己的子弟多考慮考慮,只能選擇裝聾做啞的裝糊塗。

這時,戲台上已經開始了演出,楊承祖前面扮老伴伴陳琳,後扮包公,趕場演出,如仙則扮劉妃。嘉靖指著戲台道:

“聖母,這出戲文雖然是假的,可是像陳琳寇珠這等忠義的宮人,卻不是杜撰出來。本朝憲廟在位時,萬貴妃於後宮掌權,她自己生不出龍種,反倒要害死其他懷上龍胎的妃嬪。多虧陳祖生、張敏等忠義宮人,才保住憲廟一點血脈,像這樣的忠義宮人,正該大力宣講,作為宦官表率。”

他說的是張太後的丈夫,張太後既不好表示支持,更不能表示反對,心知這是皇帝故意惡心自己,只好當做沒聽見,閉目念經。永壽在另一邊卻接過話來:

“陛下,您這話也不盡然,宮中宦官,良莠不齊,有好的,自然就有壞的,有忠自然有奸。既有陳祖生、張敏這等忠義之人,亦有劉瑾那等背主忘恩的宵小。您看戲台上這個郭槐,亦是個寺人,卻要幫著奸妃害主,似這等宦官,就留他不得!”

戲台上,正是演員扮的郭槐逼著陳琳打開妝盒,搜殺太子,雖然明知道有驚無險,但是這幾位演員演的認真。楊承祖拿出渾身解數,將陳琳的恐懼與無奈,以及絕境中仍不忘保護天子的忠心演繹的淋漓盡致,把大多數人的視線,成功的吸引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