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成名之戰(第2/9頁)

死亡像毒氣一般彌漫在整個昆陽上空。此時,率領造反部隊的將領有兩個,一個是王鳳,另外一個是王常。王鳳召集將領開會,沒有人敢主張力戰。最後,眾將領研討出了一個上上之策——跑。

這明顯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為什麽不跑。王鳳準備宣布,各部將率領分隊,並且攜帶自家老婆孩子,各自撤退跑路。這樣,分散政府軍精銳,就可以對他們展開遊擊戰,分而殲之。

從理論上講,這是一招絕妙之計。但是,有一個人力排眾議,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方案。

這個人就是一直默默無聞的劉秀。

劉秀告訴王鳳他們,現在敵眾我寡,糧食又少,如果合力抵抗,還有一絲生存希望,倘若大家各自跑路,我們不保,劉在宛縣也將不保,政府軍就像老鷹抓小雞一樣,不消多久,定會將我們消滅得一幹二凈。

接著,劉秀又以嘲笑的口氣說道:“大家出來幹革命,就應該把腦袋綁在腰帶上,將革命進行到底。哪有像你們這樣,一碰{文}到強敵{人}就想著{書}帶老婆{屋}孩子和財產跑路的,太沒出息了。”

義軍將領們都驚愕地看著劉秀,真不敢相信這話是從他嘴裏噴出來的。在他們眼裏,劉秀就是一老實敦厚的莊稼漢,如果不是劉造反拉他下水,他頂多就是一個靠勤勞致富的好農民。這等小農民,一輩子守著一塊地,一個鍋,一個婆娘,N個孩子,數著春天過日子,還能有啥出息。

一個沒出息的人,竟然嘲笑一群四海為家的革命者?將領們都怒了,指著劉秀吼道:“你以為你是誰,你給我們滾。”

劉秀笑笑,行,我滾。然後,他像天邊的一片雲,飄然離去。

劉秀前腳才走,造反兵團的偵察兵就回來報告,說不好了,王邑大軍的先頭十幾萬部隊已經抵達城北,連營數百裏,只看見頭,看不到尾巴。

王鳳一聽,壞了,想跑路都跑不了了。這時,眾將領們恍然大悟,還是劉秀說得好,必須合力與政府軍火並,不然,死無葬身之地。

於是,眾將領一齊高呼:劉秀人呢,快,趕緊把劉秀叫回來說事。

就這樣,劉秀又被拉回到議事現場。

劉秀很嚴肅地看著大家,大家也很崇拜地看著他。他看著大家就像老虎看著一群羊;大家看著他,就像一群羊等待著雄獅來帶領他們走出困境。

眾將領一齊看著劉秀,說:“你說吧,只要我們能走出昆陽城,什麽都聽你的。”

劉秀笑笑,問:“我們在昆陽城有多少兵馬?”

有人應道:“不多,八九千。”

劉秀說:“我命令,王鳳與大將軍王常,留守昆陽。”

眾將領疑惑地看著劉秀,不禁問道:“我們留守,您怎麽安排?”

劉秀說:“我只率數騎出城,到定陵等地拉人來助陣。”

劉秀出城召人來解圍,這招似乎很靠譜,追究起來,其實也很不可靠。造反兵團數萬人馬,全被劉拉去攻打宛縣了。昆陽離宛縣距離較遠,如果去宛縣喚劉,估計黃花菜都涼了。所以,只有就近取兵,到定陵和郾城喊人。

但是,定陵加郾城也沒多少兵力,喊來有用嗎?話說回來,沒用至少也得試試。與其坐著受死,不如試著拼個魚死網破。

當夜,劉秀率李通等十三人,快馬出城。前面說過了,此時王邑的前頭部隊十幾萬人已經包圍昆陽城,昆陽城的飛鳥想出城去都難了。王邑屯兵城北,劉秀從南門出發,忙活了大半夜,竟然溜出城去了。

劉秀一溜出城,天就亮了。這時,王邑也睡飽喝足了,慢悠悠地喊出一聲:攻城。

政府軍幾乎全出動了,一支部隊馬不停蹄地挖地道;一支部隊撞城攻城;一支部隊朝城上射箭,天上密密麻麻都是箭。

戰爭大片導演王邑坐在車上,悠悠然地看著別人拍戲。這場戲讓城裏的王鳳累得夠戧。王鳳累是應該的,想想,數十萬兵就是規規矩矩把頭全伸到城上任你砍,也照樣累死。

於是,累得不行的王鳳,突然朝城下的王邑喊話:“不打了,我不打了。投降,我要投降。”

下面的人聽得很清楚,跑來告訴王邑。王邑心裏一笑,大片剛開一個大場面就喊停,哪有那麽便宜的事。

只見王邑下令:繼續攻城,殺他個片甲不留。

我想,如果王邑生在今天,肯定愛看戰爭大片。不然他不會這麽想拉長戲片,滿足他內心發作的戲癮。

事實上,王邑不招降,那是有緣由的。按照古代戰爭規矩,如果對方投降了,進城後,就不能隨便殺人了。可王邑之前已經對嚴尤放話了,他攻打昆陽城,不是準備招降,而是準備屠城的。

城上的王鳳肯定大喊倒黴了。他混了這麽多年,可能都沒聽說過主動投降還不同意的呢。既然人家不同意投降,那就只好接著打了,打死幾個算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