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定風波(第4/8頁)

只可惜,吳漢被勝利沖昏了頭腦。

劉秀要罵吳漢,不是要罵他亂來,不聽指揮。而是頭腦不夠用,竟然布下了一個讓公孫述可以下手的棋局。看看劉秀是怎麽批吳漢的,就知道一二了。

劉秀是這樣罵的:我之前對你千叮萬囑,沒想到你還是把我的話當耳邊風了。這也就罷了,看看你布的什麽陣。你深入敵方,卻又跟劉尚相距二十余裏。如此距離,只要公孫述派兵牽制你,圍著劉尚打,你們倆根本都不能互相救援。趕快趁公孫述還沒看出破綻之前退回廣都。

兵法有雲:兵無常勢。在戰場上,兩軍形成掎角之勢,互相照應,到底多遠距離才是合理的,這個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時候,一百裏並不算遠,正好合適,有時候,二十裏好像又太遠了。這都要綜合戰場各方面的情況來看待。

劉秀之所以說吳漢和劉尚相隔二十余裏太過遙遠,並非是二十余裏太遠了,真實的情況是,吳漢離公孫述太近了。公孫述只要城門一開,大軍壓出,馬上就見分曉。可是劉尚要跑來支援,估計黃花菜都涼了。

劉秀以為,他這封信應該可以來得及挽救吳漢。但是,他怎麽也沒料到,在吳漢收到他的信之前,公孫述已經看出吳漢的破綻了。

三 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

馬援曾經說過,公孫述不過是只井底之蛙,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這話說得是沒錯。但反過來想一下,井底之蛙是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但很清楚井底有多深。公孫述很知道自己的老底,可是吳漢並不了解。

如果吳漢以為成都城就是一口淺井,只要是個人,把桶往下面一伸,就能打到井裏面的水,那就錯了。現在公孫述很想告訴吳漢,成都這口井深得很呢。

公孫述認為,吳漢欺人太甚,竟然把部隊開到家門口,如果再不出兵,世人都視公孫述為無物了。好吧,給他點顏色看看,讓吳漢知道井裏的蛙是多麽可怕的一只大蛙。

劉秀給吳漢的快信,是擔心公孫述用兵把吳漢纏住,先攻劉尚,再來擺平吳漢。就這點來看,劉秀是小瞧公孫述的膽量了。相反,公孫述是要先殺大狗,再打小狗。他派軍牽制劉尚,重點攻打吳漢。

果然,公孫述派大司徒謝豐、執金吾袁吉兩人,率軍十萬余人,分為二十營,傾城出動,向吳漢發起了攻擊。此時,劉尚被公孫述另外一支部隊纏住,欲救不得,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公孫述十萬大軍就像瘋狗一樣,圍著吳漢廝殺。

這是吳漢做夢都沒想到的。他太輕敵了,太小看公孫述了。沒想到被追殺的綿羊還能搖身一變成為惡狗。吳漢拼殺一整天,累得不行,只好敗回營裏。

這時,謝豐縱兵包圍漢軍營地。吳漢想逃跑,除非長了翅膀。他沒有翅膀,注定被困死了。吳漢後悔死了,早聽領導的話,怎麽會有今天這種局面。

吳漢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最大的悲劇,不是你要失敗了,而是你差點成功了。此役失敗,看來是不可避免了。

然而,吳漢還沒有亂。他把諸將召來,宣布了一個重大突圍決策。

吳漢說道:“我們翻山越嶺,轉戰千裏,兵臨成都城,突然大禍臨頭,讓人始料不及。而我們和劉尚又被切割阻斷,不得聯系,生死如何,不得而知。”

吳漢語氣淩厲,接著說道:“我們想要活命,就得想方設法突圍出去,與劉尚會師。若能同心一力,團結作戰,大功可立;如若不然,必敗無疑。成敗之機,在此一舉。”

生的希望就這樣在絕境中被點燃了。吳漢也要讓公孫述看到一個真正的吳漢,他拿得起,也放得下,從不悲傷絕望,自取滅亡。

接著,吳漢把軍中所有好吃好喝的,都拿出來犒軍。將士們都吃飽喝足,喂飽戰馬,好像準備逃路。但是,吳漢一點也不慌,他緊閉營門,堅守不戰。為了迷惑敵軍,他派人到處插旗點火。

一連三天,公孫述都只看到吳漢在軍中炊煙裊裊,不知在放火燒哪壺。

想知道吳漢燒什麽水,答案馬上揭曉。

我們知道,負責包圍吳漢的是公孫述的大司徒謝豐。這絕對是個偷懶大王,吳漢三天不戰,他好像也在偷懶,待在帳裏打瞌睡。但是,三天後他卻聽到一個可怕的消息——吳漢不見了,他的大軍也不見了。

真是見鬼了。要煮熟的鴨子難道也會飛嗎?謝豐郁悶死了。然而很快,他又聽到吳漢的消息了。原來,吳漢在一天夜裏,悄悄打開營門,人噤聲,馬銜枚,向南回移,與劉尚會師了。

謝豐這才發現他被騙了。他看那裊裊炊煙和滿天旗幟,以為吳漢一時半會兒還不想出營。可沒想到,吳漢聲東擊西,玩的卻是三十六計,走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