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蝴蝶效應(第4/10頁)

其實也不用找,竇憲已經替他們找到了。此人正是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他之所以成為竇憲的最佳替身,主要是他長期跟劉暢不和。就這樣,在竇憲的指導下,有關部門把劉剛列為重點嫌疑人,請求竇太後批準逮捕。

此時,竇太後基本氣瘋了。自己親愛的情人死在自己的別墅裏,恥辱可笑,老臉簡直沒處擱了。於是,她都沒怎麽過大腦,就批準了報告。

然而,憤怒會使人智商降低。竇太後並沒有意識到,以致報告中出現的一個常識性錯誤,她都沒有看出來。

看過偵破片的都知道,在某些兇殺案中,狡猾的殺手為了開脫罪行,經常制造一些他不在現場的證據。而要證明他不在現場,只需證明在相同的時間他出現在另外一個場合就行了。

有關部門說,劉剛是兇手,可滿洛陽的人都知道,當劉暢被殺時,劉剛正在千裏之遙的齊國。劉剛沒有長翅膀,他總不會飛進上東門幹掉劉暢,再飛回齊國老家吧?

以上道理,眾人皆知,唯有竇太後不知。更沒有人敢到她那裏捅破這層窗戶紙。

可紙是包不住火的,雪地是埋不了死人的。竇憲還真不傻,他認為,務必在竇太後知曉內幕之前了結此案。緊接著,他就命令侍禦史迅速出動,跟青州府(今山東省北部)組成聯合法庭,審判劉剛,並準備快速定案,殺人滅口。

竇憲以為,他這件事肯定也做得神不知鬼不覺。然而,當他還來不及得意揚揚時,有人正在背後冷笑,準備揭他的老底了。

決意跟竇憲撕破臉皮的人叫韓棱,字伯師,潁川舞陽人。凡是不怕死者,多數有不怕死之緣由,要麽是真的不怕死,要麽就是背後有人罩著,要麽就是吃飽了撐著的。韓棱很特殊,他不是不怕死,更不是吃飽了撐著,就只是想站出來說個人話。

韓棱之所以要說人話,是因為他一直以來,在公眾面前充當的都是正面形象。他幼年少孤,以孝友稱。壯年以後出仕,忠正剛直,甚受劉莊喜愛,將他從郡裏調到中央幹活。後來,劉炟當了皇帝,對他更是欣賞不已,曾賜他尚書寶劍。

請注意了,是尚書寶劍,而不是上方寶劍。當時獲殊榮者,唯有三人,韓棱為首。可見,作為兩朝元老重臣,韓棱很有必要站出來說這個人話。

韓棱給竇太後上書,說:“兇手就在洛陽城裏,竇太後您竟然派人去千裏之遙的齊國抓人,這不是中奸臣之計嗎?”

竇太後一看,先是一愣,轉而一怒。她把韓棱召來,厲聲罵道:“你有資格不保持沉默,但是請你不要亂說話。”

韓棱昂首挺胸,驕傲地說道:“我有沒有亂說話,不是由你說了算。反正我就堅持我的看法,隨便你怎麽說。”

韓棱頂得竇太後很憋氣,但她又無法辯駁。既然這樣,只有等著看結果了。但是,竇太後沒想到,就在她焦灼地等著審判結果時,卻等來了一個超乎她想象的結果。

事實上,整個事件中最為郁悶的不是竇太後,而是竇憲。竇憲做夢都沒有想到,一切都在他的控制當中,就在關鍵時刻被一個人攪黃了他的好事。這個人不是韓棱,而是另外一個洛陽高手。

更準確地說,打亂竇憲計劃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群可怕的人。

三 贖罪

西漢劉病已時代,曾經發生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一次,丙吉丞相出行,在路上遇到有人打群架,死傷甚多。可是丙吉視若無睹,一飄而過。丙吉的奇怪表現,左右甚是納悶,卻沒人敢多嘴。

再往前走,丙吉丞相看到有人趕牛,牛累得喘氣連連。丙吉不禁停下來,詢問趕牛人趕了幾裏路。左右終於有人忍不住問,剛剛看見有人打架,睬都不睬,怎麽看見頭牛累了,就關心得不得了?

丙吉一語道破天機:“百姓打群架,自然有地方政府管。三公的職責就是調和陰陽,使天下風調雨順。我問牛喘氣的事,是因為這屬於我的職責範圍。”

就這麽一件小事,卻深刻影響了漢朝的政治制度。自丙吉起,漢朝三公不插手幹涉地方政府權力成了一個慣例。這也正是竇憲得意的原因之一。他認為,漢朝三公不出面幹預,給劉剛定罪這事就是板上釘釘,沒有懸念。

但是,竇憲沒有想到,要攪他好事的人竟然來自三公之一的太尉府。

這家夥名喚何敞,時為太尉府賊曹(保安官),主管安全工作。太尉府主管軍事,司徒主管政治經濟,司空主管監察。所以,就審判劉剛這事,如果從職能範圍來看,漢朝三公要出面的話,應該是司空較妥,根本沒太尉府什麽事。

這正是竇憲郁悶的地方,為什麽偏偏是太尉府的人。事實上,竇憲如果了解何敞這人,就知道自己的事被管一點都不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