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保長安屈突通窘迫 實府庫娘子軍立功

孫華的部隊都在黃河對岸,其實,李淵的話還沒講完,他看了看孫華,接著說道:“回去之後原地待命,我會派大部隊接應你!”

孫華出發了,帶著一絲失落的心情。黃河之上,還是那幾艘船,那幾個人,那幾匹馬。此次出戰,不知是死是活,既然走到這一步,那就繼續走下去吧!

他不知道李淵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李淵也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麽樣的人。

沒必要弄清楚,也沒時間弄清楚。李淵完全不能閑下來,現在,屈突通這只螃蟹鉗住了自己的先頭部隊,他要設法將其端掉。

人常說,秋風起,蟹腳癢。屈突通精兵不少,肥膩得很。要對付這麽一個人,非得想辦法擢他的背不可。打仗多年,這點兒困難還是難不倒李淵的,但屈突通該作何反應,還輪不到他說了算。李淵是這樣安排行軍陣營的:

左右統軍王長諧、劉弘基,左領軍長史陳演壽、金紫光祿大夫史大柰(音:奈)率六千兵馬取道梁山(黃河沿岸山)過河。在河西結營,等候大軍!

諸將聽令,即刻行動。隨後,李淵自己也過河了。

過河之後,李淵與王長諧等人進行了一次愉快的交談,談話無非就是為將士們打氣,將屈突通惡搞一番,然後再說說自家的優點。行軍打仗,揚長避短,出其不意,但現在要做的,卻是與河東守衛屈突通軟耗。

大軍過河之後,一切都顯得那麽平常。

然而,最不平常的事情,往往就發生在最普通的行動當中。

大部隊過河之後,李淵立刻下令,不要停止,直趨長安。這一舉動,讓大多數人感到震驚。河東未下,直趨長安,如果跟長安耗上,河東軍再從後背攻打,唐軍必定腹背受敵。李淵對此早有準備,他決定大股部隊直逼長安,留下一小部分拖住屈突通。這是一個不錯的計劃,可終究還是一個計劃。

就在李淵搖擺不定的時候,一個神奇的人物出現了。

這個人,就是裴寂。

裴寂認為,以唐軍實力,打下河東不成問題,打下長安也不成問題,但如果打長安,河東兵就有可能從後翼突襲,我軍腹背受敵,後果不敢想象。這樣看來,讓部隊冒險直撲長安實在是一步臭棋。

這個世界上,李淵只信兩個老男人,一個是他自己,另一個就是裴寂。琢磨了一陣子以後,他決定采納裴寂的建議,與屈突通死磕。

九月初十,秋高氣爽,甚至還有些寒冷。

李淵的軍隊已經擴大到了十幾萬人,按照此種方式發展下去,在未來幾年內,唐軍有可能成為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隊。

李淵夠忙活的,除了準備戰鬥之外,還要迎接不遠百裏千裏而來的名士。上到吳用一類的智謀圓機之士,下到時遷一類的雞鳴狗盜之徒,都能得到李淵的親自接見。精挑細選,分層把握,任用賢才,不失一人,這是李淵對自己提出的要求。在這種氛圍下,入股將軍府的人越來越多,已呈現出壓倒性優勢。

大軍烏壓壓如墨色烏雲,將河東城圍得密不透風。

此時,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一句話就將唐軍調走了。裴寂提出謹守河東的建議時,李世民正在招待賓客,顧不上軍機要事,可等事情緩了下來,他提出了反對意見。不過,他的意見跟別人似乎不大相同。

他說,長安人都指望屈突通能守住河東。如此說來,屈突通必定死守。假如我們硬是要跟他死磕,勢必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後果。現在長安防守空虛,大軍破之如摧枯拉朽,我們何必跟屈突通廢話?再說,行軍打仗要出其不意,我們行動如此緩慢,怎能做到這一點?

李淵知道,李世民是對的,就在昨天,他也這麽說過。

這就要委屈裴寂了,雖然他對軍事狗屁不通,但也算是一片好心,雖然好心辦不了好事。這天,唐軍被分成了兩路,一路直趨長安,一路阻攔河東。折騰了半天,還是按原計劃進行。大軍迅速做出了調整,留守河東的後軍依然一動不動。

屈突通等了半天,又半天,心想:叛賊怎麽還不動彈?

後來,他明白了,李淵做出一副要攻城的假象,把他迷糊住,然後自己帶領大軍殺向長安去了。等他明白過來,已經晚了。這天是九月十五日,月黑風高,而河東城內的屈突通卻無法如月一般安靜。

有人告訴他,按照李淵的行軍速度,不日便可攻破首都,要挾天子。

什麽也顧不了了,屈突通整頓軍隊,領著一大彪人馬就殺了出去。負責留守河東的將領,是隋朝的鷹揚郎將堯君素。令屈突通感到奇怪的是,在他殺出去,跑了百八十裏的過程中,竟然沒遭遇到任何阻擊。隋軍過河,很快,他們就跑到了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