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王世充謊言待夏軍 竇建德助陣遇秦王

縮進洛陽城,就該知道會有今天的結果。

沒糧食。

斷糧,說起來輕快,受起來,是要死人的。一個多月以來,城內百姓大批餓死,戶數由原來的三萬戶減少到三千戶。餓死了兩萬六千多戶,一戶算成四人的話,也有十萬余人餓死了。剩下的那三千戶也不見得能活下去,因為糧食只能是越吃越少。由於城中斷糧,當大官的也未能免於苦難,尚書郎(皇帝親信)以下的官員都得自己去倉庫背那點兒少得可憐的糧食,普通官員餓得面黃肌瘦的。

有的背還好,沒得背的就只能餓死。吃糠是你的福氣,吃土是你的勇氣,易子而食又出現在了這座古城裏面。更加淒涼的是,活著的人靠用水漂浮泥土裏的草屑做成泥餅啃食,這樣的做法導致了身體浮腫和腳病。

這種吃法,結果只有一個字——死。

按理說,洛陽城內的百姓和士兵都該反了才是,如果不反,等待他們的,除了自己餓死,就是被人殺死。但他們卻沒有反抗,這是因為王世充開始滿口羊毛地說話了。從王世充嘴裏,他們聽到了不同的聲音。某日,饑餓中的百姓聽到王世充滿含希望地大聲宣布說:

“再等一天,夏軍的糧食就來了!”

這句話的作用只能用偉大、劃時代來形容,因為不知道老王這句“再等一天”說了幾遍。第一次說的時候,王世充的發言猶如斷了一個月電的大城市突然正常供電般令人興奮。這一次,將士們和百姓還信了,因為王世充確鑿地說,竇建德送來的不是糠,是米,白花花的大米!

且不管後果如何了,只要能吃上頓飽飯,您讓我死去都行!

將士們命賤到這種地步,不能不贊揚王世充糊弄人的手段高明。

竇建德的確是來救洛陽的,也的確帶了足夠多的糧食,但所謂的足夠,是足夠自己人吃的,沒有老王的份兒。王世充說瞎話從來不打草稿,實際上,此時竇建德根本不能靠近洛陽,因為說不準唐軍就給他來個埋伏,把他先弄死,兩國就都完蛋了。所以,竇建德選擇了進軍滑州(河南滑縣)。在這裏,他受到了王世充手下的熱烈歡迎。

鎮守滑州的將領曹洪同志表示,鄭帝在洛陽辛苦抗戰,友軍能來,定能匡扶正義,闕李唐不義之師,結伯仲兄弟之情,天下大業,待和平時期定能和平解決。話說得很好聽,事情還是要辦的。竇建德說話了,他認為,聯軍應該屯兵酸棗(地名,新鄉市),兵鋒直指洛陽。酸棗距離洛陽城三百裏地,騎兵十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步兵兩天即可到達。但唐軍如想攻擊我們,卻只能從城外移軍酸棗,很容易被夏鄭聯軍發覺。此地進可攻,退可守,竇建德的做法的確不錯。

竇建德和曹洪聯軍兵馬十五萬,號稱三十萬(都這麽能吹)。

於是,淡定無比的李世民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阻撓他的是屈突通、蕭瑀,他們都是老臣,脾氣直,有話直說,從不玩躲貓貓的遊戲。他們的意思是,我軍早已疲憊,夏軍新來,十分兇悍。不如退守新安,避其鋒芒,等待時機,再將其一舉擊破!這是一個十分人性化的觀點,唐軍搞了一個多月,對著墻壁哐哐猛砸,人家不投降不說,還把自己累得半死。如今夏軍來救洛陽,那可是十幾萬朝氣蓬勃的大軍,唐軍理應先退下去避避鋒芒。此言一出,多數將領舉雙手贊成。

李世民態度很堅決。

不行。

一走,前邊八個月的工作就等於零;不走,竇建德也不敢輕易出兵。

該怎樣說服這幫老將呢?

李世民的做法是:王令如此,不服者,死!

好了,所有反對者都閉嘴,再說撤退的就去死。說完這話不久,李世民忽然帶著大軍開拔了,他也準備放棄洛陽。

很多人疑惑,不是說不放棄洛陽嗎,李世民為何出爾反爾,打自己巴掌,帶著軍隊又走了呢?答案是如此的簡單,也如此讓人心疼:洛陽快完蛋了,就由李元吉同志(注意這人)負責,李世民開拔不是退兵新安,而是開往武牢,迎上前去,與竇建德對峙。別人躲都躲不及,李世民迎了上去。

出乎意料!

武牢這座城市很特殊,他原本叫做虎牢,與酸棗相鄰,是一座險要的軍事重地。之所以改名叫武牢,乃是由於李淵的爺爺名字裏邊有個虎字(李虎)。李世民不能管虎牢叫虎牢,只能找個相近的字代替。從現在開始,虎牢就是武牢,武牢就是虎牢,虎牙郎將等於武牙狼將,避諱,懂不懂(你懂的)?

洛陽城的對峙任務交給了屈突通等人,還是非常讓人放心的,唯一不讓人放心的無非就是李元吉同志當上了洛陽總攻的總指揮。圍攻洛陽這活其實就是個玩兒。王世充不會出戰,除非他真想不開,要跟吃飽喝足的唐軍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