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諸名臣封功淩煙閣 侯君集暗諷皇太子(第2/3頁)

李元昌是藝術家,智商不高,但情商不低,他支持李承乾的主要原因竟然是想要美女。他說:“我覺得皇上身邊那個穿粉紅色衣裙的美人不錯,會彈琵琶,真是讓人心癢,事成之後,可否賜我?”

李承乾被叔叔李元昌感動得不知說什麽好了,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頭,竟然還有叔叔這般為了愛情幫我造反的人,真是太讓人感動了!

“許了,許了!”

感動完,開始行動。

李承乾把李元昌拉到一邊,發誓要和李元昌歃血為盟,結拜兄弟什麽的就免了吧,雖然是同一年出生的。由此看來,李承乾並不完全昏庸,還知道決不能和旁邊的李元昌義結金蘭,稱兄道弟。藝術家的鮮血和太子爺的鮮血開始混合了,二人拿起絹帛將胳膊上的血擦拭幹凈,然後將絹帛焚燒成灰。

灰燼入酒,二人對飲,指天為誓。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倘使這兩位坑爹的仁兄知道他們真的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話,就肯定不會這麽宣誓了。他倆豪氣沖天地宣完誓,一個人主動要求加入同盟。

他是杜如晦的兒子杜荷,此人的德行並沒受杜如晦的影響,但也才華橫溢,當晚就告訴李承乾,“我夜觀星象,發現天象有變,殿下要當斷則斷。”

然後,他說出了自己的謀略:“殿下不如就說自己暴病在床,皇上肯定就會來探視。到那時,我們圍住皇上,請他退位,豈不是一件順理成章而又十分歡樂的事?”

……

唉,這孩子,真給杜如晦丟人。

杜荷的話讓李承乾陷入了遐想,如此完美的計劃,也只有杜如晦的兒子能想得出來!

他幻想自己謊稱暴病在身,老爹來看,然後一夥武夫圍住老爹,老爹如果不反抗,那就尊他為太上皇;如果反抗,就亂棍打死,謊稱猝死,隆重發喪。

可是,就在大家齊心協力地準備謀反時,齊州方面傳來消息,說是齊王李佑反了。

李佑的遭遇沒能讓李承乾清醒過來,反倒是激發了他的鬥志。

他對身旁的紇幹承基說:“東宮西墻到大內也就二十多步,我們比齊王方便多了!”紇幹承基魂不守舍地點頭,沒幾天就被抓了起來。

就這樣,他把太子李承乾、吏部尚書侯君集等人的事情告訴給了大理寺的官員。大理寺覺得此事重大,立刻上報。李世民下敕,令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勣,協同大理寺、中書省、門下省共同查辦李承乾謀反案。

事情很快就查清楚了,李承乾、侯君集二人組織謀反,杜荷、李元昌等人參與謀反,東宮武士企圖謀害皇上。

所有參與政變的同志還未有任何動作,就被逮了起來。

朝廷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如何處置太子問題。李世民神情凝重,“這件事,諸位認為該如何處理?”群臣沒有一個敢出主意的,在這樣一個緊張的時刻,哪怕說錯一句話都會受到牽連。

是來濟打破了沉默,他是大唐的通事舍人。

來濟,大業六年(610)生,揚州江都人,來護兒之子。

江都隋煬帝楊廣被殺,宇文化及誅殺來護兒全家,唯獨來濟一人免遭屠戮。來濟七歲,家門不幸,隨後奮發苦讀,一舉中第,靠自己的能力成為了通事舍人。他上前一步,用鎮定的聲音建議道:

“陛下不失為慈父,太子得盡天年,這樣最好!”

這句話看起來是一句廢話,可仔細琢磨,聰明絕頂。

李世民絕對不願意殺死他和長孫皇後的孩子,對不對?

李承乾已經當不了太子了,對不對?

因此,來濟建議李世民不殺李承乾,說出了別人不敢說,而李世民想聽到的話,又有什麽不對呢?

按照來濟的方法,李承乾被廢成了庶人,囚禁在右領軍府。

被囚期間,他開始反思謀反的整個過程。最後他悲淒地發現,自己的確是被侯君集給害死的。於是,他開始整天埋怨侯君集,說侯君集是個大壞蛋。

至於李元昌同志,李世民也不想殺,畢竟是自己的親兄弟,親兄弟啊。但大臣們的決議是李元昌必死,因為他們認為不能讓謀反的主謀都那麽逍遙,否則會讓謀反成為一件看起來很好玩的事。

畫家李元昌被賜死家中,家中其他人無一問罪。

【侯君集】

輪到侯君集了,可以說,他是這場謀反最大的主謀。

但他覺得自己挺冤枉,就像他很會帶兵打仗,可箭法很差,別人經常瞧見他射箭射偏,他還死活不承認一樣。

侯君集都跟著謀反,李世民很是傷心,他拒絕讓文官審判,親自把侯君集招到跟前。他說:“君集,朕不想讓文官審你,讓你受這麽大的侮辱。所以,有什麽罪過,你還是自己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