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薛仁貴白袍震乾坤 李世民毒箭恨靺鞨

  

一個老對盧,他是高麗的老謀臣。

他首先向高延壽提議,“當年的秦王,內收群雄,外服戎狄,這是命世之才。這次他舉國而來,我軍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我認為,我們不如勒兵不戰,耗他個曠日持久,再分遣奇兵,斷其糧道。糧道一毀,唐軍求戰不得,欲歸無路,乃可勝也!”很顯然,這是李世民最不想看到的場面。

剛愎自用的高延壽不會聽一個文臣的建議,他先和自己的支持者達成了統一意見,然後把其他所有反對意見一一否定。他領著十五萬軍隊直接跑到了唐營外四十裏紮營,與唐軍形成了對壘。

就這樣,他用自己的智慧,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的邊境。

怕他的智商還不夠低,李世民令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率領一千多突厥騎兵沖入敵營。小股敵人送上門兒來,沒有不殺的道理,高延壽威風凜凜地指揮著戰鬥,不一刻,便將阿史那社爾殺得往後退去了。阿史那社爾也不傻,見支撐不住,立刻撤退,高麗軍心大振,一往無前地對阿史那社爾展開了慘無人道的追逐。

高麗將軍更是覺得,原來靠著人數占盡優勢的唐軍,其實是那麽地容易崩潰。他們相顧而笑,這場戰役有如神助,高麗大軍頃刻間便狂追到了距離安市城東南方八裏遠的地方。

只是有點奇怪。

高延壽覺得不奇怪。

此時,李世民等人正登高而望,發現高麗、靺鞨的大軍排布了四十多裏地,李道宗倡議:“高麗傾國出動,平壤守備必然虛弱。臣願率領五千精銳,直搗平壤,覆其根本,這十萬大眾可不戰而降!”李世民一心只顧著高麗對大唐的屬國關系,也不多想,便拒絕了李道宗的請求。

事實證明,這是第一次東征高麗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了糊弄住高延壽,李世民給他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書信。

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朕來此地,一不為跟你們要吃的,二不為拿下多少城池,只是來問罪而已。至於交戰,朕真的很疲憊。我們來到這裏,糧食不夠吃,所以就先湊合著攻下了幾座城池當做補給。我們在這裏不繼續前進,就是為了等高麗重修臣禮,只要如此,朕就會將所失城池原樣奉還!”

高延壽的智商低的確不是吹的,看罷李世民的書信,欣喜萬分,當時就下令放松了戒備。

這夜,高延壽睡了個好覺,高麗軍也睡了個好覺。

而李世民這邊,忽然召集所有文武官員,開起了會。最後,他下令,令李勣率領步騎五千,集合在山嶺之西;長孫無忌將精兵一萬,為奇兵,自山北出峽谷,直沖其後。至於李世民自己,則親自率領四千步騎,帶著鑼鼓旗幟,登上北山。當然,李世民親自率領的人馬不是去北山當拉拉隊的,他們另有用途。

這是一支機動部隊,等高麗軍有些亂套的時候,看他們哪裏不混亂,這支部隊就往哪裏去。

清晨,唐軍方面忽然響起了進攻的號角。

高延壽起了個大早,不知道是在吃飯,還是在瞎琢磨,總之,等他聽到一陣嘈雜後,他作出了極快的反應。有人奏報,唐軍有不到七千人的兵馬正在以極快的速度襲擊而來。高延壽哈哈大笑,他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於是,整裝勒兵,準備與唐軍進行一場群毆戰,所謂“群毆”,你見過,就是三十多個打一個的那種。

此時,李世民正身披黃金甲,在北山上關注著地上的一舉一動,耐心地等待著什麽東西。

山北峽谷之間,飛揚起一片塵埃。

這是長孫無忌的信號。

忽然,一直沉默不語的李世民做出了出擊的動作,他令步騎敲鑼打鼓,舉著大旗沖了下去。這是皇帝的號令,號令一響,大軍不知從什麽地方全部冒了出來。頃刻間,四面八方湧來的無數股軍隊殺了出來,噪得天旋地轉,震得山地崩裂。此時,最可憐的就是高延壽先生了。他瞧見了當時的狀況,一時間竟嚇得不知所措。他能想到的戰略,就是十五萬大軍團結一心,圍成一個無比大的圓,大家殊死抵抗。

或者采用第二種方法,那就是逃跑。

高延壽四顧,卻發現,根本不夠。

兵力足夠,可士氣不夠,空間不夠,時間更不夠!

為了能指揮戰鬥,高延壽強作鎮定地登上高台,期待能扭轉局勢。

可惜晚了。

高麗、靺鞨大軍,還沒等唐兵殺進來,自己就亂成了一團。什麽都顧不上了,沒有陣形,沒有軍心,想要活命,就給我分成幾股,各將軍領好自己的隊伍,操起刀槍,狠狠地殺、殺、殺!可令高延壽叫苦不叠的是,他站在高台上,竟然見證了一個名傳千古的傳奇。這是亙古未有的奇跡,他死都不會明白,上天為何會派這樣一個人來讓他為自己的決策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