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枕邊風嬌嫂迷張亮 眼中釘賢相犯蕭瑀(第2/3頁)

是日,以李道裕為刑部侍郎。

【又是蕭瑀】

李世民曾經很感激張亮,知道他信佛,有一次跟他開玩笑,道:“愛卿既然如此酷愛佛法,為啥不出家呢?”

張亮當然擺出一副要努力工作的樣子,說不能出家,出家影響社會團結。張亮把刑部工作做得像模像樣,可惜很快,他就被卷進了謀反案。張亮被殺後,不知道怎麽回事兒,也不知道是誰觸動了宋國公蕭瑀同學那脆弱的神經。在李世民休息的時候,他忽然找來,見他一臉不滿,李世民問:

“宋公這是幹嗎?”

七十歲的蕭瑀小孩子一樣生氣道:

“陛下,臣要出家!”

李世民又笑又氣,莫名其妙地看著蕭瑀,這個孝行感動天下,又很有才華的骨鯁之臣,怎麽會忽然想起出家來呢?想了片刻,李世民忽然明白過來,他沒好氣地對蕭瑀說:

“我也知道你喜歡佛法,你向往佛門,你想圖個六根清凈,你愛去便去,還跟我請示個什麽勁啊!”

蕭瑀得到李世民肯定的回答,心滿意足地走了。

半個小時後,蕭瑀又忽然殺了回來,表情凝重:

“臣剛才想了想,臣不能出家!”

李世民被他氣得肚子疼,臭罵了他一頓。蕭瑀同學聽出皇上討厭自己這種行為,愈發不高興。

回到家裏,他躺在床上做裝死狀不動彈,決心從今天開始稱病不朝。不過後來,人們還是在路上發現了蕭瑀,他誰的腔都不搭,只顧埋頭走路。到了朝堂,站在堂門口,賭氣不進來。李世民誰都受得了,就是受不了蕭瑀這樣。更可怕的是,蕭瑀同學似乎閑出了毛病,開始狠狠揭發朝廷重臣的罪狀。

他終於進朝堂了,第一件事,就是狀告房玄齡有結黨營私的嫌疑。他一再說,這個房玄齡玩弄朝綱,有意謀反。

李世民幾乎被他氣暈,問:“你有證據嗎?”

蕭瑀同學先闡述了一些基本事實,譬如房玄齡喜歡自己謀算機要,也不跟別人討論,自己就敢下決定(這是李世民讓房玄齡這麽幹的)。再譬如房玄齡路上碰見他宋國公蕭瑀,連句溫暖人心的話都沒有,這讓蕭瑀很受傷。

李世民問他:“這就是說,你要狀告玄齡謀反嘍?”

蕭瑀情緒有點兒激動,他很肯定地說:

“陛下你不知道詳情,他也就是還沒反!(陛下不詳知,但未反爾。)”

李世民忽然怒了:

“你說話可別太過火,人不可求全責備,舍其短,取其長。朕雖然不聰明,但還沒笨到那種程度!”

蕭瑀還有話要說,卻被李世民的震怒給堵了回去。

他很郁悶,但為了大唐的未來,他決心和惡勢力鬥爭到底,於是,對其他人的揭發也越來越猖狂。但蕭瑀同學忽然發現,皇帝李世民怎麽像不願意答理他似的。等確認李世民的確開始討厭他,蕭瑀徹底傷心了。這一天也趕巧,李世民在大庭廣眾之下,將蕭瑀訓斥了一番,還削掉了他的封號,把他弄到了商周去當刺史。

自古以來,忠臣都是這般下場,想想比幹,蕭瑀忽然感覺有些淒涼。

還有什麽好說的呢?

小人當道,國將不國!

【哎呀,房玄齡】

蕭瑀同學如此確定房玄齡有不軌心理,有什麽根據嗎?

有。

事情是這樣的:

唐軍東征高麗,梁國公房玄齡負責打理京師事務。一日,忽然有人奏報給房玄齡,說有人要謀反。房玄齡大驚,問:“是誰?”那人挺橫,指著房玄齡道:“就是你!”房玄齡聞言,立刻派了一匹快馬,將那人的舉報信送到了李世民手中。李世民看罷,非常生氣,讓使者回去,把誣告房玄齡的人給砍了。

而且,他親自寫信給房玄齡:

“愛卿太不自信了,以後再有這樣做的,你自己處理就行。”

在同僚眼中,房玄齡真的是一個很值得交往的人。他日夜操勞,任公竭節,不會錯過任何一個人才。他處理案子,一般都十分明達事理,在恪守法規的情況下,盡量讓人心服口服。而且,他從不祈求別人能對自己感恩戴德,也絕不苛求別人為他去做什麽。他知道別人有優點,一定會到處說;別人有錯誤,他就把那人拉過去規勸。

正是這樣一個人,人們都說他是賢相。

難道不是嗎?

蕭瑀認為不是,倒不是因為蕭瑀壞。

還有一點,蕭瑀可能是這麽得出的推論:

楊堅怕媳婦,反了;

羅藝怕媳婦,反了;

張亮怕媳婦,反了;

房玄齡怕媳婦,他難道不會反?!

所以,和上述三位一樣,房玄齡也要反。

開玩笑的,其實,每個擔任重要工作的人,根本不可能保證盡善盡美,過分苛責是不對的,因為沒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就埋沒能力超強的一個人,也是錯誤的。房玄齡人緣很好,蕭瑀人緣很差,兩個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根本無法相互理解。然而賢相也是人,也需要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