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學者教授太子爺 郭待封創作離合體

西台侍郎楊弘武、戴至德,正諫大夫兼東台侍郎李安期,東台舍人張文瓘,司列少常伯兼正諫大夫趙仁本,這些人物,都成了東西台三品(中書門下三品,武皇後和李治修改的官名)。東台舍人張文瓘受了重用,立即上諫,指責李治造蓬萊、上陽、合璧等宮,頻征伐四夷,廄馬萬匹,倉庫漸虛。

陛下知道這都是誰能幹出來的事情嗎?

這都是隋煬帝才能幹出來的事!

李治著實被嚇得不輕,李世民因警惕自己淪為隋煬帝,不停地矯正自己的行為,怎麽到了自己這裏,大臣又看出了楊廣的端倪呢?李治不敢怠慢,立即把充作軍用的萬匹戰馬減去數千匹。李治用人,算是一絕,他雖辨別不出忠奸,但對有才的人一定是給足機會,尤其是那些出將入相的大臣。這也是二聖時期,大唐迅速擴張的主要原因。

很不幸的是,李治就是個病胚子。

他的病情時好時壞,如今頭昏腦漲,硬撐到了九月,又感覺身體老大的不舒服,便躺在床上一病不起。這也就是說,他力爭明君的行動要暫時擱淺了。為了能讓太子李弘盡快學會如何當皇帝,李治讓人輔佐他監國。

李弘同學剛滿十五歲,對一些事情認識得還不夠清楚,簡單來說,他接受的教養,都是閹割版的。同祖父李世民相比,缺少實際作戰經驗,也缺少挨餓、挨揍、政治鬥爭的經驗;同他的父親李治相比,缺少的則是對世界陰暗面的認知。

李弘一直認為,這個世界應該是美好的,最起碼,人心不應該淪喪到弑兄殺父的境地。

李弘向大學者郭瑜學習《左傳》,讀到楚世子羋商臣(羋商臣是人名)弑君的故事,掩卷長嘆道:“這事,做臣子的都不忍心聽聞!經典是聖人拿來教訓後人的,怎麽還會記載這些事呢?”郭老師對李弘同學的提問顯得很驚訝,他沒料到武皇後會一點從政的技巧都沒教他。郭老師於是解釋,“孔子寫《春秋》,是為了褒貶善惡。好的頌揚,壞的貶斥。歷史不論好壞,他都如實記錄,如此才能讓人有所畏懼。千年以後,人們談起這件事,也都會明白一些道理!”

李弘有些難過,“老師,我也不是說不想讓這些東西流傳,我只是不忍心去了解這些事。讓我讀點兒別的書吧!”

郭老師對李弘的話很感動,像如此心有不忍的孩子,當上皇帝,又會如何的勤政愛民?

他拜了拜太子,說:“‘裏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殿下聰慧睿智,不忍聽聞殘忍無道的故事,那就學習治理天下、休養生息的經典吧。”郭老師拿來一本《禮記》,接著說道,“不懂禮節,則無明辨是非的能力。孔子也說,‘不學禮,無以立。’我們以後就學《禮記》吧!”

李弘開始了他的學習。

在《禮記》中,有一句話,他告訴我們,如果學習中缺乏學友之間的切磋,就會導致見識短淺。這句話就是:“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所以,李弘的老師不只郭瑜一個,許敬宗、許圉師、上官儀、楊思儉都曾當過他的老師。後來,李治還給他追認顏回為太子少師,曾參為太子少保。可見,李弘同學是很謙虛好學的,又肯認窮得只剩下文化的顏回和笨得只剩下曾參當老師,足以證明他和父親李治一樣,勤儉節約,勤政愛民。

【前方戰報】

高麗戰場上,戰鬥緊張進行著。

英國公李績出現在了新城(遼寧撫順北)之前,這裏是進入高麗的重要城池,李績用巨石轟擊了一會兒,新城城主就被自己人綁了起來,舉著白旗出來投降了。李績布置好守兵,隨後四下突襲,一口氣攻下十六座城池。李績的主要部隊在四下活動,而在新城附近駐紮的,是龐同善和高侃的部隊。

淵男建分析,打李績肯定不行,要打,就只能拿這兩位仁兄下手。這日,他摸到了龐同善和高侃的背後。

龐同善和高侃根本不會想到,淵男建會率領大股部隊來個背後突襲,真是令人措手不及。等摸到營地附近的時候,高麗軍對唐軍發動了進攻。一段時間後,戰鬥結束。人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場殘酷無比的屠殺,是的,太殘暴了!

淵男建率領大軍逃跑的情景,給唐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情是這樣的:

高侃反撲,與高麗軍打了幾個回合,因人手太少,根本打不過,被高麗兵攆了回來。

高麗兵越戰越勇,攆高侃如攆黃羊,而此刻,隱隱躲在側翼的薛仁貴,正按兵不動,用蒼狼一樣的眼睛死死盯著潰敗而來的高侃。高侃軍的後頭,滾滾塵煙,那就是高麗最瘋狂的先頭部隊。他們駛如疾風,勢若雷霆,以踩死大象的兇猛勁兒往前沖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