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名英雄二(第2/3頁)

商鞅到了秦國,托“景監”同志(秦孝公的男朋友)推薦,見到了秦孝公。秦孝公比商鞅還年輕,才21歲,聽商鞅講了一通王道學說,似乎並無出奇也毫無趣味,直聽得眼簾下垂,昏昏欲睡。商鞅急了,改談霸道,疾陳富國強兵之術,強化君權之道。秦孝公立刻來精神了,目光炯炯,膝蓋不知不覺往前蹭出兩尺。倆人連談三天三夜,說得不知被倦,都顧不上正經吃飯。秦孝公端著方便面盒飯說:“我準備開個理論工作務虛會,跟眾臣好好討論討論你的商鞅思想。

商鞅說:“其實改革的事,用不著征求所有人意見。所有人都同意的,往往是個平庸的決策,幹大事不用瞻前顧後。”

“那就在會上給他們洗洗腦。”

會上,腦筋最銹豆的老貴族甘龍是個炮筒子,老氣橫秋地責難商鞅道:“現在的制度是祖宗傳下來的,官吏們用的得心應手,老百姓也都習慣了,不能改!改了官吏們都不熟悉,準會亂!新法是胡來,是謬論,古法是改不得的!”

商鞅理直氣壯:“哈哈,甘龍說的,都是庸人俗言,根本不配在這裏發表意見。從古以來,就沒有一成不變的禮法。夏、商、周三代,禮法互不相同,卻都能稱王天下;春秋五霸,各有各的路數,也都稱雄一時。你要學古法,請問你要學哪個古法?是夏是商還是五霸,都是古法!有能耐的人改革舊制,無用的蠢豬才被舊制度牽著鼻子走。”

甘龍急了,灰白胡子抖抖的,下巴亂顫:“這話不對,不對!聖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變法而治。還有,還有……”

“還有你個頭啊!我告訴你,如果夏朝的人還按照古制構木為巢、鉆燧取火,那一定會被大禹笑話;同樣,在當今之世行堯舜禹湯之政,必受世人嘲笑。愚蠢啊,愚蠢啊!”

秦孝公正襟危坐,聽倆人吵的差不多了,就毫不含糊地給商鞅撐腰道:“公孫鞅所說甚善!甚合寡人之心。如今秦國國勢衰微,必須改變老路子。從今天起,他以左庶長身份制定變法,各位不要再作僥幸他想。”響亮的聲音在大殿上震動,公元前356年的這一天顯得風和日麗,秦國的天空像發光的藍水晶,陽光灑滿陜西大地。

秦國商鞅的法家改革實踐開始了,時間正是齊魏桂陵、馬陵大戰時期。商鞅夙興夜寐、公而不私,終於通過十多年努力,加強了君權,完善了高效的職業官僚機構以取代舊卿大夫家族統治,使秦國在西陲崛起:政府效率最高,經濟軍事最勃發,並且最終並吞六國,一統華夷。然而,偉大導師商鞅同志自己卻落得身敗名裂,最終以陰謀造反罪、反傳統罪、虐待犯人罪、強迫他人改變宗教信仰罪、毀壞人類文化遺產罪等多項罪名被判五車分屍,全家抄斬。

這個行走江湖頗有年頭,政治經歷相當豐富的人物,一度被秦孝公贈送以全國領土,職業生涯大起大落匪夷所思的人物,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人物,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他呢?是全面打倒?還是辨證的清算?或者是英雄一樣的歌頌?

記者瀟水帶著這些疑問,穿越時空隧道,來到西部新興城市鹹陽,前來進行采訪。秦人前一時期從舊都雍城遷移來這裏,目的是距離中原能更近些。

瀟水找到大良造府上,說明來意,在等待通報期間,瀟水還看見幾個人前來應聘。

“請問你應聘什麽職位?”瀟水問。

“我是應聘的廚師的,但是這裏人告訴我說,現在正好缺一個給人割鼻子的。可是我只會切菜,你會刻字嗎?”

“我會。”(仰起刀筆,示意),“但是不會往肉上刻啊,這個還是您來吧。”

“我想試試去,反正刻人跟切豬差不多,據說待遇很高的,可以吃一輩子小米。”

“現在犯人很多是嗎,你馬上就要上班嗎。”

“是啊,大良造倚仗嚴密的法令管控官員和小民,這樣我們的政府和軍隊、生產。效率才上去。我們的法令很嚴苛,很多犯人排著隊等著臉上刻字呢。”

“嘔!天哪,我不會有事吧!”

這時候,瀟水被工作人員告知,大良造商鞅先生現在開會,請景監同志代為接受采訪。景監走出來,下面是瀟水對景監的采訪錄音。

瀟水:請問,作為國家領導的貼身人,您是如何為領導解憂,發現了商鞅這個人才的呢?

景:一提到大良造,我的眼睛忍不住就濕潤了。一個衛國人,為了秦國人民的改革事業,不遠萬裏來到秦國開發大西北,這是什麽精神?這是諸侯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啊。

瀟:那麽,為了讓後人更強烈地認識到您所發現的千裏馬的偉大,能不能請您談談大良造改革之前的秦國社會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