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縱連橫五(第2/2頁)

魏惠王聽了張儀的遊說,好像有些道理(也確實有道理,當時齊、楚、秦三國列成一個三角,三國都是強國,魏國跟誰親密都不算錯。當時還沒到秦國一頭沉,大家必須統一抗秦才是硬道理的地步。齊、楚也要抗,否則他們也完全可能吞滅列國而一統),魏惠王同意了張儀的建議,放開關隘,請秦國大兵西來,穿越魏國所在的中原,去遠征東方齊國。這是身體力行了連橫結秦的大原則。

齊威王看見秦人遠道突然來打,派出名將匡章應戰。匡章到了前線,不打仗,光和秦軍開聯歡會,互派使團參觀交流。匡章把敢死隊員換作秦人徽章,佩戴在胸前,跟著使團混進秦營去臥底。一批又一批地,敢死隊鉆進秦營,就好像往炮眼裏添火藥。但是匡章這一狡猾的作法卻遭到本國齊人的誤解。齊威王在後方則得到報告:“不好啦!匡章唆使軍士嘩變,紛紛投奔秦營去啦。”

大臣們都沉不住氣了,建議制裁匡章,趕緊把匡章從前線撤回來,另換別人。齊威王力排眾議,支持匡章,說匡章不會是真投降的。不久,驛站的快車一路送來報捷書信:匡將與他的“嘩變”士兵,裏應外合,狂殺秦軍,秦軍潰散而逃啦。齊威王仰天大笑。

“大王何以知道匡章是假投降?”群臣不解地問。

“呵呵,從前,匡章的老爸是個大男子主義者,被自己的老伴兒得罪了,就把老伴兒殺了。殺了還不解氣,把她埋在馬棚下邊,讓她天天聞馬糞。寡人聽說了這件事,就勸說匡章,把老媽另行埋葬吧,別老聞馬糞了。匡章說,‘臣不敢,是老爸要這麽埋她的。我不敢改。’‘你老爸不是剛死了嗎!’‘雖然老爸已死,也不敢違背他老人家意願於地下’。匡章不敢欺死去的父親,我也深知他不會欺寡人。”

齊威王開日月之名,發深淵之慮,把孝道和忠臣的一脈關系理解得很深刻,得到孔子教義的真諦了。但就在這同一年,公元前320年,這位戰國第四大鱷魚齊威王(田因齊),繼大鱷魚趙無恤、魏文侯之後,枕山棲谷,閉上老眼,與世界長辭了。他當年自從聽了鄒忌的琴聲,一改齊國積弱喪兵的長期被動,任用孫臏戰勝於桂陵,得志於馬陵,崛起為東極強國,諸侯皆入齊朝拜,是齊桓公以來齊國最盛時,臨死還把秦人殺得大敗。

張儀這邊卻不舒服了,他主持的“借秦兵以伐齊行動”受到挫折,被齊將匡章打得大喪其兵,張儀很丟面子。“看來秦國並不像傳說的那麽厲害,那我何必依附秦國呢?”魏惠王作如是想。魏國大將公孫衍聞訊大喜:“張儀不行了。該我合縱派出頭了!”於是他四處尋求國際聲援,強拉贊助。諸侯都給他撐腰,許諾出兵出錢支持他。魏惠王看見公孫衍這麽有國際威望,跟四鄰關系之鐵,不遜於張儀,如果主政的話,可保安寧。於是,魏惠王下令,免去張儀現任相國職位,提拔大將公孫衍接任相國一職。公孫衍積極準備再次合縱攻秦,唱張儀的對台戲。

在魏國為相長達三年的張儀,由於“驅秦兵借中原魏道攻齊”的戰役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使得他推銷給魏人的“連橫秦人、以制齊楚”的主張被現實粉碎。魏秦連橫沒有帶來預期的巨大利益。戰爭的結局必定影響政壇的人事變遷。公元前319年,魏惠王決定不再結好秦,於是讓張儀辦辭職手續。張儀“圓滿”結束了其旅魏工作,交回相印,乘專車回國。秦惠文王命他繼續擔任秦國相邦一職,掛秦國相印。

張儀的“連橫秦魏”雖然暫時中斷(說暫時中斷,是因為魏人很快又回重來找秦國好了,是後話不提——魏國基本上是來回跳,來回變主意),張儀離開魏國了,魏國再次啟用公孫衍而改換入合縱陣營,但張儀畢竟為秦國帶來三年安定的外部空間以便加速發展內部國力,也客觀上為韓、魏送來三年的平靜日子。另外,像張儀這樣從秦國當官而去魏國作相國,是先秦時代的特殊現象,它代表著兩國結好,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後來的孟嘗君、樓緩都先後在不同國家為相。這不是叛國,也不是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