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縱連橫七(第2/2頁)

合縱攻秦損失慘重,其中燕楚及早撤兵,沒有大傷,三晉“趙魏韓”之中,魏國兵力傷亡最大。魏襄王忍不住抱怨公孫衍說:“你這家夥是怎麽策劃的?五國合縱攻秦,怎麽就咱們最吃虧!”公孫衍遂被罷免相國。魏襄王認為,還是張儀在魏的那三年好,畢竟通過連橫秦國,沒人欺負我們魏國,獲得了太平的三年。剛好這時候張儀從秦國寫信,語重心長教導“愣頭青”魏襄王說:“貴魏國的領土,縱橫不過千裏,戰士如今,只剩不過三十萬,地勢四平,身處中原,諸侯四面夾攻,沒有名山大川阻限。西與韓,北與趙,東與齊,南與楚,十萬人分守四境堡壘,仍顯不夠,一方諸侯不合,則被攻打,此四戰之地,四分五裂之道啊。倘若我們秦國一旦結合韓人,下兵而東,魏國之亡立等可待。我真是替大王您憂慮啊。如果您侍奉秦國,悉起魏國之師,南下攻楚。楚國雖然富大卻是空虛,楚卒雖多,戰則敗北。您南面割宰楚國,獲得實利,豈不美哉?”

魏襄王覺得有理,再次宣布與秦國東西連橫,南北合縱陣線徹底粉碎。不過,沒幾年他又變了。魏國從此在合縱和連橫的態度上搖擺無定,朝秦暮楚,跟當年夾在晉楚之間的“巴爾幹”諸侯鄭國,沒什麽兩樣。看來誰呆在中原,誰就挨打倒黴啊,魏國和從前的鄭國就是例證。

公孫衍先生二三事:

我們要說說公孫衍。公孫衍組織從北至南“燕、趙、魏、韓、楚”五國合縱攻秦,是歷史傷的一次壯舉,不幸失敗了,公孫衍也丟了官(這段歷史後來被錯誤地按到蘇秦頭上,其實蘇秦這時候還沒有出仕)。公孫衍失敗以後不死心,又跑到韓國為相,繼續戰秦,結果又在河南許昌被秦“樗裏疾”斬首一萬,打得他也臨陣逃脫。公孫衍很笨啊,正面戰場沒有出色表現,不過倒也在秦國後院放了一把火。

秦國以西,都是西戎的遊牧部落,其中義渠最強大,在陜、甘、寧一帶定居,築有幾十個城邑。公孫衍曾經會見義渠國君,臨別說:“咱們關山相隔,路途遙遠,今後恐怕很難有再見的機會,我給你提供一點參考意見,您聽聽吧。”

“好,我請洗耳恭聽。”

“如果東方諸國和秦國和睦相處,秦國必定對貴國燒殺搶劫。但是一旦東方各國和秦國交戰,秦國顧不了西邊的你們,就會重禮討好貴國以求西線安寧。我想,你可以趁這機會從西邊劫殺秦國,必有大報。”

果然,五國合縱攻秦的時候,秦國給義渠君送去了錦緞千匹,美女百人。義渠君開會研究說:“這不正是前些日子公孫衍所說的那回事嗎?秦國人東邊亂了,就討好咱西邊來了。”於是義渠起兵從西邊偷襲秦國,大敗秦軍,飽有劫掠。並且客觀傷迫使秦國放棄對趙魏韓的進一步縱深攻擊,韓魏的兩個都城才免於滅頂之災。

公孫衍搞合縱,與張儀對抗,都是超級能量的人物。當時媒體評價他們甚高:“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倆人一縱一橫,互相開戰的時候,全天下都跟著受罪,父子離散,家園廢焚;如果倆人改過踏實日子,地球就免於爆炸,天下人跟著沾光。偉哉,一介布衣而運動王侯到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