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之死八(第2/3頁)

齊泯王接信,果然十分恐懼。五國大兵滯留在成臯一帶(成臯是豫西走廊的東口),客觀上也起到了阻住了秦人東出的作用。齊泯王利用這個時機,正在努力伐宋。但是伐宋收效甚少。因為此時宋王偃將王位傳給了太子,宋太子很得人心,能團結民眾,共同對敵,因而防守堅固,使齊軍無隙可乘。倘若現在三晉與秦人陰謀媾和,聯手從後背摸上來,我這裏豈不大窘。齊泯王在緊張之下,派武警把趙國王子在齊為人質的,武裝包圍起來,以防趙國對齊動手(這個人質,是交好兩國互派的王子,以示雙方誠意的),並且接受蘇秦誤導,打算跟秦人講和。

怎麽講和呢,齊泯王考慮了兩種方法,一是召回從前的秦國代理人——炮筒子“韓瑉”,宣布齊秦結好;一是出訪楚國,從楚國取好於秦國(因為楚國雖然一再遭受秦人欺淩,但基本上楚國長期沿用是是與秦人聯姻結好的歷史習慣,在諸侯眼中,是秦的陣營裏的)。齊泯王於是入楚國約會楚頃襄王(死去的楚懷王的兒子),大約是讓他遞話,間接與秦人媾和。

齊泯王針對防範趙國的蠢蠢欲動,很快被趙國的李兌探知。李兌大怒,好你個齊國啊,本來說好結盟趙國,又想出爾反爾,現在要出賣我們趙國了。倘若你們齊秦結合,勢必又作出拿夾在當縫中的我們趙國開刀的架勢了!

於是,趙李兌與魏孟嘗君的意見統一了,謀劃著一致攻齊。不過李兌還在猶豫。李兌屬下的大將“韓徐為”則一貫是“憎齊派”的,大肆叫囂攻齊。燕昭王那裏聞訊,當然大喜,在群臣一片攻齊報仇的叫囂聲中,急迫地加入了列國聯合謀齊的計劃中。韓國是趙魏的尾巴國,自然不敢自有主張,隨趙魏行動。於是,成臯五國大兵,本來說是西攻秦國的,這時候經過孟嘗君、蘇秦的秘密策劃,其中四國(趙魏韓燕)全都反水了,要調轉槍口,向東攻齊了,當然也就更提不上攻秦的事了。蘇秦等人的一條舌頭,確實搖撼著天下的群兵啊,說“舌搖山嶽”不算誇張。

在這風雲突變的當口,齊國派來宋、侯兩位使臣,傳達齊泯王的信旨給魏國大梁城內的蘇秦。目前蘇秦大約是齊國的相國,齊泯王還不知道他謀齊的事情,而是緊張兮兮地跟他討論軍機:“寡人與蘇子謀攻宋國,寡人靠的是背後的燕國和西北方向的趙國的支持。所以與燕趙結好。現在好像行事有變(當然啊,是孟嘗君和蘇子把形勢弄‘變’的啊),燕昭王在朝廷上,跟群臣晝夜謀劃攻齊呢,情況甚急!(看來,齊國派在燕國朝廷上也有間諜)。寡人不得不有所防備,準備攻宋到八月為止,得不到宋國土地,也八月從宋國撤兵。”

蘇秦得到這一重要情報後,比較焦急,趕緊向燕昭王寫信示警:“願大王不要再在朝廷上鬧著打齊國了。齊國已經被驚動,並有攻燕意向了。不過大王也不必擔憂,齊國雖欲攻燕,但我認為它不敢,也不能。”蘇秦還很擔心一旦燕人冒然攻齊,自己在齊國也就要腦袋搬家了,於是信中末尾囑咐說:“您雖然有深怨積怒於齊,請隱忍不發。即便要鬧著打齊國,也不要為天下之首倡,而是應跟在趙魏後邊,以便我行事。不然,您如果一先鬧,我就要在齊國這裏受罪了,掉腦袋了,不樂生矣(活不下去了!)”

蘇秦這邊剛把燕國的事情壓下,三晉聯手攻齊的事,又發生了變故。由於燕國走漏攻齊消息,齊泯王警覺,立刻緩攻宋國,以防備身後,並且極力拉攏趙國,以瓦解諸侯攻齊之謀。齊泯王派人向趙國李兌解釋自己並無謀趙之意。齊泯王向李兌解釋了自己通過楚國結秦的作法:“寡人之所以有跟秦國講和的考慮,主要有以下原因:寡人之所以促成五國之兵攻秦,主要是為救護魏國著想(魏國前番遭受秦人伊闕之戰,岌岌可危),可以魏人阻撓五國大兵西進,使他們遲滯在成臯一帶,數月不動,寡人失望,這是一。魏國把大兵滯留於成臯不動,不但如此,還掉頭向東,與寡人爭攻宋國之地,這是二。寡人請魏人關閉通宋關口(即不許攻宋),但魏人不聽,這是三。寡人聽說魏人派出兩個使節,暗中赴秦國講和,這是四。寡人深恐魏人拋棄盟軍,獨與秦人苟且,並威脅盟軍,所以寡人有講和秦人的考慮。其實,攻秦,是寡人的一貫主張;講和,是最迫不得已的下策。是魏人逼迫寡人與秦暫時緩和兵鋒之交的。”(這裏,齊泯王把講和秦人的主要動機,從防範趙國,轉嫁到防範魏國身上,目的是討好趙人,修復齊趙關系,避免自己遭諸侯群毆)。

關於約會楚頃襄王的事,齊泯王繼續自我解釋道:“魏人還散布寡人的謠言,說寡人要通過楚國與秦人講和,以圖三晉。導致天下聞言,鬧的洶洶然。魏人還中傷寡人,說寡人要請回秦國的代理人——韓瑉,與秦結好。這都是誹謗。我確實跟韓瑉接觸過,但是要請他回來的話,一定是先爭得你(李兌)的同意的,怎麽會冒然叫他回來。而且寡人與楚頃襄王也沒有見面,我跟他的大臣談話時是這樣約定的:加入寡人與楚國大王謀面,一定隨後與三晉會盟,約三晉與楚國,聯合攻秦。所以,寡人根本沒有暗中結秦的意思,有的話,也是魏國這個可恥的流氓逼迫寡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