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六(第3/3頁)

說道這裏,秦昭王更出了一身冷汗,趕緊中止了“借道並結合韓魏攻楚”的作戰計劃。黃歇剛才最後這段話也不是危言聳聽,不久前的齊國就是中了類似這樣的招。齊泯王在燕趙兩個仇國的推波助瀾與慫恿下,進攻宋國,當齊國戰爭疲憊、精銳南下、北地空虛之際,燕趙等國一同而上,有仇的報仇,有冤的抱冤,打得齊國一蹶不振,教訓極為生動和醒目。秦國面臨如今同樣的形式,能不臨事而躊躇嗎?

黃歇最後呼喊著為秦國指出了“正確”的道路:“臣為大王考慮,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善楚。秦楚合二為一,秦國從容壓迫秦楚兩國之間的韓魏,那麽韓魏兩個萬乘之國,都入為秦的關內侯(意思是成為秦國的一部分,這是典型的遠交近攻的正確路子)。到那時候,秦人再發兵振作,危動燕趙,直搖齊楚,天下盡服矣。”這個戰爭路線圖確實對秦國正確無比,秦國未來也是這麽做的。對楚人則是醫得眼前瘡,不顧心口肉了。

不管怎麽樣,秦昭王罷兵不議。黃歇為楚人又爭得了幾十年苟延殘喘的時間。從此秦國一直遠交近攻,結好於楚而毆打近處的列弱,直到打得列弱遍體鱗傷,奄奄一息,再實在沒得打了,才開始以六十萬大軍遠行而南下,一舉端掉苟且於東南的楚國。而那時,已經是六國統一的最後一刻了。

總之,這封信寫的很好,黃歇作為一個紈絝膏粱子弟,卻把勾踐、夫差歷史興衰教訓,道家的理論,縱橫家的眼光,遠交近攻好,還是近交遠攻好,以及孟嘗君遠攻近交的失算經驗(不過,關於孟嘗君的類比部分,是我補議進去的,黃歇原文中沒提到),總結得完整深刻,並能致至實用,一席話而退秦國百萬之兵,無論無何,可謂“折沖於樽俎之上,卻敵於談笑之間”。

所謂“折沖”,沖就是“沖車”,攻城器械。在談笑之間,折斷敵人的攻城沖車,豈不偉哉。黃歇之有膽有識,是值得我們現代社會的小青年兒向他努力學習的。不過,黃歇的智商很不穩定,後來他官越做越大,當了“春申君”越吃越胖,智商都變成脂肪了,就沒再聰明了。

反觀設想一下,如果請儒家學者來給秦昭王寫信,說服他休兵止戰,儒家會怎麽說呢?我們記得當年周武王伐紂的時候,伯夷、叔齊這兩個儒家推崇的大聖人,扣馬頭而諫,說的不過是“不可以子伐父”,不可“以暴易暴”,兒子不可以打爹,仁義萬歲萬歲萬萬歲,和平和平再和平等等腐儒之見。說完差點被周武王舉起大斧子給一下子哢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