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三

公元前262年,上黨歸化趙國的消息傳來,秦昭王則多年的苦心謀劃,在一日之內化作了泡影。貴為萬乘之君,卻受到了這樣的欺侮,他的憤慨是可以想見的。不過在整個當年,秦人都按兵不動。次年,秦國又爆發了大饑荒。這個饑荒實在鬧得很厲害,以至於範雎連這樣的主意都想出來了:“我們的國家動植物園(五苑)裏蔬菜、橡子、棗栗,足以救活民眾,請開放五苑,任憑老百姓來采吧。”

但是秦昭王搖搖頭說:“我們秦國以法家治國,無功不賞。今天散發五苑蔬果,是無功與有功俱賞,這是亂國之道啊。我們寧可想別的辦法。”

範雎嘿然而退,這個事件說明範雎對秦國的法家國策不甚了了,對秦昭王的思想沒有充分把握,君臣之間似乎開始出現一些隔膜。

這一年的末尾,呼嘯的北風吹響了冬季的主旋律,漫天的雪花彌漫在晉南高原上。上黨地區駐守的趙軍,中間的大多數人,都將是最後一次看見人間的雪。次年,公元前260年,冬季剛剛結束,秦國數十萬大軍在猛將王龁的帶領下,北越太行山,向北攻擊上黨地區。

這一年,注定是在中華歷史上極其引人注目的一年。王龁又被我們稱為“王鐵漢”,他是範雎入秦以後從異國引進的人才,以迅速穿插進攻,打硬仗、猛仗著名。他的爵位是左庶長,是秦國二十等級爵中的第十等,處級幹部。在不到一兩個月的時間,猛將王龁居然盡數收復了廉頗戍守的上黨地區所有城池,令人無不咋舌,而此時公元前260年的春季剛剛開始。

這裏有兩個原因,一是廉頗本人雖然名氣很大,尤其是他和藺相如聯袂上演了活劇“將相和”之後,更是如此。但他其實只在進攻齊、魏兩國的攻城略地中建立功勞,遇上霸氣十足的秦軍就漸漸不支。另一個原因史書語焉不詳,《史記》有的章節上把廉頗入駐長平的時間定為公元前262年,有的則說公元前260年王龁盡占上黨以後,廉頗方才受命駐防上黨以南的長平,收容上黨難民,以阻抗秦軍威脅趙國本土。如果後者是事實,那麽廉頗就沒有丟失上黨的責任,責任盡在趙孝成王和他的一般趙氏王叔們。這些家夥只曉得接收上黨,卻沒有積極布軍防禦,目光短淺,把接收上黨這種原本出於積極防禦的良好動機,給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到了四月份,為了鞏固被占領區上黨的安全,王龁從上黨南下,把矛頭撲向駐防在長平的廉頗大軍。他首先派出“司馬梗”指揮的機動偵察部隊探看趙軍動向,發現廉頗和馮亭已經在長平地區列營數十裏,星羅棋布,互相連接,意欲反攻上黨,或者別的什麽目的。附近的光狼城、東鄣城、西鄣城均由趙兵把守。但是由於上黨已失,長平地區龐大的趙軍(約有四十余萬,是中國歷史上所空前的)就失去了就近補給的條件,只好依靠一兩條在後方向東穿越太行山的運輸線,像氧氣管子那樣給自己補氧。

秦司馬梗的機動部隊正在山頭看趙軍的風景,趙軍一方的趙笳指揮機動部隊,與之發生遭遇戰。在戰鬥中緊張的情況下,趙軍沒有增援部隊,結果,趙笳陣亡,趙軍大部被殲,殘部逃散,秦軍獲得了前哨戰的勝利。廉頗聞悉機動部隊失利,傳令各營壘將士悉心據守。

秦軍統帥王齙率領主力到達長平,決定乘勝繼續向趙軍進攻。到了初夏六月份,秦軍攻勢極猛,趙軍無力支持,東鄣西鄣兩處城堡陸續被秦軍攻破,四名都尉喪命(都尉是多大的官,不知道,但至少是師長級的,不然不至於專門被司馬遷寫進史書)。秦軍進攻光狼城的部隊由司馬梗將領,帶頭奮勇當先登城,掩護主力殺進城內。光狼城守將正是馮亭,這家夥上黨沒守住,敗退至此。馮亭力戰,打不退秦軍的攻擊,乃指揮部眾,邊戰邊走,向廉頗的主營地靠攏。光狼等三城遂為秦軍所占領。戰事一開始廉頗就顯得低調,左支右拙。

到了入夏的七月,廉頗開始在長平地區修築壁壘(因為他已經沒有城了)。廉頗修築的壁壘工程浩大,至今長平地區還有百余裏之長。廉頗兢兢業業地修壘,完全像一個勤勉的包工頭主任。

戰國七雄都在密切地關注著廉頗正在施工的這個地方:山西東南部那一塊方圓約一百五十千米,南北長,東西窄的狹長山丘地帶——即上黨以南的長平地區。秦趙兩大軍事強國,已經在這裏集結了前所未有的龐大部隊,各自動員了四十萬上下。而在他們背後,數不清的後援士兵還正在奔赴戰場的途中。所有明眼人都能看出,空前慘烈的決戰一觸即發。

現在讓我們研究一下廉頗精心構建的這塊戰場。長平被一條由南向北綿延的山脈割斷,相對高度一般在二百米上下,也有些地方要低一些。在該山脈背後以東,有一條寬闊的河谷。傳說唐堯的長子丹朱曾經在此逗留過,所以這條河名叫丹河。由丹河再往東,還有一條由南向北綿延的山脈,比第一條更加高大,我們姑且就把它們叫作“丹西山”和“丹東山”好了。兩條山脈之間相隔約十公裏。對於戰略防禦的一方,這個地方還不錯。美中不足的是,兩座山脈的山勢都不夠險峻,需要用人造工程來加以改善,所以廉頗在丹西山西麓上修了大量的防禦工事,稱為西壘;在丹東山上也有一些,稱為東壘。而秦軍正處在這兩條山脈以西,面對著廉頗的銅墻鐵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