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畢一 九

現在我們說說王翦的六十萬大軍,這是空前絕後的歷史記錄,相當於抗美援朝時候,志願軍進入朝鮮的總人數。而同一時期,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爆發的著名的布匿戰爭,人馬也不過十余萬。即使到了公元後四世紀鼎盛時期的羅馬,全帝國才五十萬大軍。

公元前三世紀的秦國,也只有這六十萬力量。

王翦說:“不發足這六十萬大兵,無以滅楚。”

秦王政說:“要這麽多!有沒有搞錯!”

秦王政生怕王翦這老小子帶著六十萬大軍造反了,我們全得下台,所以舍不得給。

王翦說:“不給。我就幹不了。”

秦王政只好去找李信了。

我們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秦王政自親政以後,對呂不韋時代的文吏武將都摒棄不用,而是著意培植新人,辦法是迅速提拔他們,使他們感恩戴德地效忠於我,我也從此倚賴他們(為政的道理說白了也就這麽簡單)。所以,文官裏邊秦王政提拔了李斯,武的就是桓齮。桓齮被李牧擊敗倒台後,李信成為新的種子,迅速提拔。

李信為了討秦王政歡喜,就只要二十萬。秦王政很高興,心說還是李信體諒朕衷!知道替家裏省錢!

“李將軍果然壯勇,其言是也。而王翦將軍老矣,何怯也!” 秦王政感嘆道。

等李信二十萬大軍大敗而歸,連本帶息都賠幹凈了。秦王政只好再去找王翦,低三下四求他復出。王翦說:“不足六十萬,老臣絕不出征。”秦王政做了深刻檢討,答應給六十萬,並且親自到灞水河上送行,戀戀不舍地望著這個拿走了他所有存折的人。

你不會背叛寡人吧!不會拿著存折亂花吧!

王翦看著秦王政那可憐兮兮的眼神,覺得可笑。說:“某邑的莊稼地是塊好田,呂不韋從前留下的一個宅子風水好,他還有一處園子從來不鬧鬼,我都去考察過。能不能請大王賜給老臣,以為子孫留備。”

秦王政略一錯愕,旋即應允。

“還有了,嫪毐玩過的一個什麽池子,我也去check it out過,能否請大王也一並賜我。將來我孩子談戀愛的時候去玩。”

秦王政非常納罕:“以將軍此次出征,大功在即,回來之後,何愁貧寒?”

“大王,說句心裏話,我們這樣的人,功勞再大,也指望不了封候。能夠趁著現今被大王垂愛,早要些田園,亦以足矣!”

秦王政聞言哈哈大笑:“好!好!寡人都答應你。池子也給你,回來就帶上孫子去check it out吧!”

秦王政原有的一臉愁雲,頓掃而空。

我們說,王翦非常會演戲。他表現得自己貪財鄙陋,目光短淺,像個錙銖必較的小財主似的,胸無大志,好讓秦王政放心,知道他沒有鴻鵠之志——也就是沒有造反的野心。所謂“求田問舍,原無大志。”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也就知道,如果一個人三十來歲光景,終日計較的卻是哪裏房價合適又贈個裝修什麽的,那麽這個人可以不足畏也。

王翦到了戰場以後,還是隔三差五派人跟秦王政要房子:“我聽說嫪毐還有一處地方

值得check it out。”

王翦的幕僚實在看不過去了,勸告他說:“將軍也太沒品味了。老要房子!我們都跟您丟不起這個臉了。再說您老是這麽去要,不怕大王怪罪嗎?”

王翦哈哈一笑:“你不知道!秦王為人心性多疑,如今空一國甲士盡付與我,如何

放心的下。我不索要房子,頻頻以此自汙品味格調,難道坐等大王疑我?疑我志向遠大,有吞天翻地之心嗎?”

幕僚敲了腦殼,才想明白,說:“有道理!有道理!同意!嚴重同意!”

哈哈,王翦可謂諳於處世之道者也。這也是秦國名將裏邊,他比白起能善終的原因。

百多年後,司馬遷先生卻看不慣王翦,他評論此事說:“王翦貴為秦國宿將,是秦王

政之師長,然而不能匡正秦王以正確的治國之道,反倒苟合偷容,自汙以求全。實在有失眾望。王翦的兒子是王賁,孫子是王離。最終秦王朝政策失誤,國運傾覆,王離終被項羽所擒,不亦宜乎。”

司馬遷於各篇“列傳”的末尾,都有評論,唯斯言最稱意!

司馬遷亦可謂善於責備賢者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