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人面映紅

街道上的兩旁開始掛起了燃燈,白天沒有什麽色彩,但是到了晚上,房檐下的燈火會將街道都照得明亮,使得夜如白晝一般。街道的兩旁多了許多小攤,販賣一些用於祈福紮成的布囊,人偶,還有些小的吃食。

還未上元,這城中的街上就已經熱鬧了許多,像是就連還未去的冬寒都被驅散了開來。

上元即為元宵,關於上元燃燈的習俗說法有很多,不過其中主要的燃燈之說,起源自漢武帝於農歷正月十五日於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由於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便成了上元節燃燈的開端。

後明帝時又有燃燈表佛之說,點燈的習俗從王宮流入民間,乃這一日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徹夜祭祀。

當然,像這小城之中自不能比京城上元那般恢弘,不過卻也別有一番風味。

上元節的早晨顧楠還在自己的院中閑懶,手中拿著一個水勺,一邊澆著花,一邊想著一些旁的事情,她最近的這段時間或許應該考慮拜訪一下一個人。

不過還未等她想清楚該什麽時候去,外面傳來了一陣有一些匆忙的小跑聲。

是玲綺從外面跑了進來,臉色微紅,帶著一些笑意,看樣子有些興奮。

可等她見到顧楠,又連忙停了下來站好,微喘著說道:“師,師傅。”

“綺兒,怎麽了?”顧楠笑著看著她,難得的見她露出這般孩子該有的模樣。

“師傅。”玲綺似乎有一些忐忑,小聲地問道。

“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燈吧?”

她在洛陽的時候看過一次燈會,那時候滿城披紅,就和女子的紅妝一樣美。

她坐在爹的肩上,指向哪,爹就會擠過人群帶著她過去,娘親跟在後面會笑著看著他們,燈火裏是人影闌珊。

玲綺低著頭,她害怕顧楠不會答應。

在她的記憶裏,顧楠並不喜歡人多的地方。

“好啊。”那人聲笑著回答道。

“等師傅澆完這些花,你想去哪,師傅帶你去。”

女孩擡起頭來,看著那個背對著她澆花的人,輕輕一笑:“嗯。”

日近黃昏,城中開始喧鬧了起來,曹洪真的買了幾壇子酒,拉著夏侯淵幾人大吼著說要喝個痛快。

李典和夏侯惇溜了出來,他們是準備去街上看看,起碼要比陪著這些殺才好。

曹操站在正坐著苦笑的曹昂面前,效檢著他的功課,雖然顧楠教的有些東西他也不明白。

曹丕在一日前就向顧楠借了一整本的白衣將,借的時候也不知道為什麽,滿臉通紅,連話都說不清楚。此時正窩在自己的房間裏,怕是已經快看了一天一夜。

遠處的街道上人聲不絕,偶爾傳來鑼鼓的聲音,該是已經開始祭祀,雖然做的是什麽顧楠也看不明白。

余暉透過薄薄的雲層,露出火燒一般的顏色,暖色的燈火在城中被風吹的搖晃,照亮了街道和人影,將每個人的臉上都染做了紅暈。

顧楠慢慢地走前面,眼前的是一片萬家燈火。

她的身後,玲綺小步地跟著,眼睛打量著四處,眼中都是新奇地色彩。

各地的習俗多少都有一些不同,小城裏的燈火和那洛陽城裏的也遠不一樣。

她看著路過的一個小攤,攤上是一些布囊。

她知道這是祈福用的,她的娘親從前也喜歡做這個,每年都會做給她和爹。

她停了下來,該是人群喧鬧,顧楠一時間沒有注意到。

攤主看向玲綺笑道。

“小妹買個布囊?可保無病無災的。”

“多少錢?”玲綺在攤上看了幾眼,有些窘迫地問道,她身上沒有什麽錢。

“都是自家做的,與你兩個,一個銅錢就好。”

心中松了一口氣。

“嗯,拿兩個一樣的。”她拿出了一枚銅錢,取過了兩個一樣的布囊。

向著還未走遠的人追去。

“師傅。”

聽到了身後的喚聲,顧楠轉身看去,見玲綺站在了她的身後,將手中的一個布囊遞給了她。

“這個可以保佑無病無災的。”

聲音有些輕,似乎是擔心她不喜歡。

布囊就是普通的布料做的,上面繡著些女紅,也有幾分好看。

不知道裝著裏面一些什麽,帶著些許淡淡的香味。不重,若是平常人,恐怕要放在鼻子前才能聞得清楚,不過倒是挺好聞的。

顧楠愣了片刻,接了過來,系在了自己的腰上。腰間,布囊被風吹的輕搖。

她笑了一下,伸手刮了一下女孩的鼻子。

“謝謝。”

說完牽過了她的手腕,向著前面走去。

“走吧,我們再去看看別的。”

該是因為斜陽裏的余紅,顧楠身上的那一身白衣裏,也多了一分暖色。

······

天色漸晚,余暉落去,城中獨剩下那燈火相映。夜色裏的燈光暈開,像是給一座城蒙上了一層輕紗羅帳。人面笑語,像是全在了一片紅帳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