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九章 結 局(第5/5頁)

豪格很清楚,自己要當皇帝,需要得到鄭親王濟爾哈朗的表態,他派去使者軟磨硬磨,濟爾哈朗總算同意他當皇帝。得到濟爾哈朗的同意,豪格認為自己當上皇帝毫無懸念。

當然,多爾袞哥三個肯定是不服的。

決定接班人的會議在崇政殿舉行,這一天是農歷八月十四。兩黃旗大臣索尼和鰲拜很早就來到崇政殿,並讓衛士將崇政殿團團包圍。會場上一片殺氣,索尼和鰲拜首先表態:“我們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如同皇天。如果不立先帝的兒子,我們寧死也要陪先帝。”

那意思很明顯,如果有誰想染指帝位,那就來一場你死我活的拼殺吧!

雖然裏裏外外殺氣騰騰,多爾袞還是不慌不忙地說:“你們兩個退下,討論繼承人的事,還輪不到你們發言。”

兩人只好老老實實地退出去,畢竟帝位繼承的事情只有諸王才有發言權。

現在最關鍵的是代善的態度,代善說道:“豪格是先帝長子,理當繼承大統。”豪格一聽,心安理得,這下皇位飛也飛不掉了。然而,令他惱火的是多爾袞三兄弟居然沉默不語,那意思很明顯,我們不贊同。

豪格沉不住氣了,大怒:“我年少德薄,非所堪當!”說完,居然耍大牌,徑直走人。從豪格的身上,我們再一次看到做人一定得淡定,再淡定一會兒,這皇位就是豪格的了,可惜豪格很沖動,很火暴。他也許是想讓多爾袞三兄弟挽留自己,然而他低估了對手,對手並不是什麽儒家信徒,從來就不相信什麽禮儀客套,只相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豪格走後,阿濟格和多鐸趁機勸多爾袞繼位。然而,多爾袞考慮的問題更多,他知道萬一自己同意了,搞不好跟代善和豪格就會兵戎相見,便沉默不語。這時,他的弟弟多鐸也沉不住氣了:“如果睿親王不想當,立我也行,太祖在遺詔裏也提到我。”

多爾袞覺得多鐸和豪格一個德行,很不滿地說:“肅親王豪格在太祖遺詔中也提到了,並不止你一個人。”

代善忽然笑裏藏刀地說:“睿親王多爾袞如果繼位的話當然也是國家的福氣,否則就應該立皇子,皇太極在的時候我一直輔佐他,現在走了,只要還有一口氣,我還得為他出力啊!”

代善的意思很明白,多爾袞你要繼位,我跟你沒完。多爾袞的腦子飛快地轉著,他知道現在朝中支持豪格的占多數,如果自己繼位,勢必引起國家的分裂,但他又很討厭豪格,不想讓豪格當皇帝,便說道:“肅親王豪格既然堅決不願意當皇帝,我們也不能勉強他,應該尊重他個人的意見。我也同意立先帝的兒子,咱們不妨讓福臨繼承皇位吧。福臨年紀小,就由我和濟爾哈朗輔政吧!”

這個提議得到了雙方的贊同,最後悔的人莫過於豪格。豪格這人命不好,本來應該他當皇帝,結果夢想落空。豪格滿腹牢騷,逢人便大罵多爾袞,結果被人告發。豪格怎麽罵多爾袞,也不知道他是知道什麽內幕還是怎麽回事,他逢人便說多爾袞有病,你們別跟著他,他不是長壽的料。事實證明,豪格的話是對的,多爾袞確實只活了三十九歲。但多爾袞沒死,公然說出這樣的話,簡直是自己找死。

由此可見,豪格這人性格確實不適合搞政治,結果是豪格被檢舉,多爾袞把他處決。當然,這一切都是在順治帝的名義下進行的。順治帝親政後,給豪格平反,重新封他為和碩肅親王。順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謚為肅武親王,成為清朝第一個被追謚的親王。

當然,福臨能當上皇帝還得感謝母親孝莊,因為皇太極的兒子眾多,不立豪格不一定就非得立福臨。孝莊這個躲在歷史後台的女人在我們下一本書裏會正式出場,這確實是一個非同一般的女人。

好了,大清帝國的崛起到這裏就算告一段落,下一本書我們將講述多爾袞、孝莊和順治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