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提起康熙,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說他是罕有的聖王。不過說真的,康熙確實是清朝最出色的一個帝王,他的一生,守成固然不是問題,開疆拓土更是奠定了大清遼闊的版圖。

康熙小時候是一個非常用功的孩子,孜孜不倦地學習儒家的經典。在騎射方面,康熙的成績也非常不錯。在政治上,康熙就更早熟了,十四歲便用計擒拿鰲拜,鏟除了心腹大患。

在二十歲的時候,康熙做出了一個危險的決定:撤藩。這個決定引發了八年動亂,雖然最終完成了國家的統一,但也差一點讓大清國走向滅亡。事後,康熙也認識到這個決策過於沖動魯莽,因此在治國方面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的掉以輕心。

康熙是一個善於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皇帝,隨著執政經驗的積累,治國和用人才能逐漸臻於化境。施瑯原是台灣鄭芝龍手下的一員海軍大將,後來與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發生矛盾,鄭成功殺了他父親,他不得已投降清朝。投降清朝後,施瑯一直沒有得到重用,收復台灣時,康熙想到了這個人,冒險一用,施瑯果然不負所望,沒有費多大力氣就收復了台灣。

後來,俄羅斯人不識趣,侵犯清朝邊境。康熙恩威並施,既擊敗外敵的侵略,又沒有將軍事行動升級為侵略行為,打得俄羅斯人心服口服,與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換來了邊境一百多年的和平。在康熙的對外手腕中,明眼人能感覺到其中的黃老之術,不卑不亢,剛柔並濟,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動武,總是先示人以仁義,人不知好歹,最後才以武力取勝。

康熙對付草原梟雄噶爾丹就更加精彩了,他對噶爾丹的政策是欲擒故縱,讓噶爾丹自己走向不仁不義的不歸路。最後,康熙力排眾議,三次親征,終於擊垮噶爾丹。噶爾丹被擊垮後,西北一帶的各方勢力都臣服在清政府的威權下。

西藏問題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事實上,在康熙之前,西藏雖然與清廷保持著密切的關系,但名義上並不屬於清廷的版圖。西藏發生叛亂之後,出現了“真假達賴”之爭,康熙派軍隊入藏平叛,設立軍政府,對西藏政府進行改組。從此以後,清政府在西藏設立駐藏軍隊,西藏成為大清版圖的一部分。

作為一個皇帝,康熙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作為一個父親和丈夫,他身上有著太多的悲劇。他最愛的是原配孝誠仁皇後,但孝誠仁皇後只活了二十歲。孝誠仁皇後的兒子胤礽很早就被立為太子,在眾多皇子中,康熙對胤礽的愛最為深厚。可惜,偏偏這個胤礽是個忤逆不孝的兒子,當了近四十年的太子,時時盼望康熙早日歸天。

康熙對這個兒子愛之深恨之切,兩廢兩立,可惜太子終究是朽木難雕。最後直到康熙逝世,他都沒有確立繼承人。所以雍正即位之後,世人多傳說他是弑父奪嫡。這對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來說,確實是一個大悲劇,然而人無完人,我們又怎麽能苛求康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