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江山如畫,風雨如晦

道光最信任的兩個宰相,一個是曹振鏞,一個是穆彰阿。曹振鏞是典型的張廷玉派弟子,他第一次系統地提出“多磕頭少說話”的理論,雖然曹振鏞的官場哲學跟張廷玉類似,但是能力遠遠比不上張廷玉。曹振鏞這個人最害怕自己提拔的人超過自己,所以有意識地提拔一些才具平庸的人,這樣這些人就威脅不到自己的地位。而穆彰阿是個大貪官,他與曹振鏞聯手將道光蒙在鼓裏。道光居然讓這兩人把持朝政,由此可見他說得雖好聽,但一到實際問題上就是睜眼瞎。

不錯的小夥

歷史學家對清朝的衰敗有這樣一個評價:始於乾隆,嘉慶在中間起了一個緩沖作用,到道光手中衰敗開始發揚光大,以後一發不可收拾,越來越爛了。

如果我們認為道光是一個不務正業、荒淫無恥的皇帝,那我們還真錯了。道光這個人跟他老爸嘉慶一樣,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為什麽他越努力國家越衰敗呢?主要原因固然跟世界大勢走向有關,但也有道光自身的原因。道光雖然很勤奮,但是他的才能真的很一般,別說跟他的祖宗康熙雍正比,就是連他的老爸嘉慶也比不上。

道光最大的一個缺點是不會用人,他的曾祖父雍正曾說:“國家大事用人是根本,其他都是枝葉。”然而,道光在用人方面別說跟雍正比,就是跟父親嘉慶相比也相差千裏。道光用人是徹頭徹尾的失敗,這將在後面提到。

肯定有人就好奇了,道光才具如此平庸,他怎麽會當上皇帝呢?

如果說不把道光看成是一個皇帝,而是一個普通人、正常人,那麽道光還是一個不錯的小夥。道光剛出生時就引起了乾隆的注意,這至少說明他剛生下來的時候是一個健康的小孩,長得肯定也不差。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有一件事讓乾隆印象非常深刻。

一天,乾隆帶著大隊人馬到木蘭圍獵,途中發現了一只鹿,乾隆意興風發,彎弓拉箭,可惜沒射中。再射一箭,還是沒中。乾隆一看,厚著臉皮說:“大家看到沒有,朕剛才的射法是射不中的,朕故意這樣射是希望大家引以為戒,不能按照這種射法,現在把這個機會交給皇子皇孫們,射中了有賞。”

皇子們都是成年人,誰敢表現得比老爹箭術高明?但是皇孫們年紀還小,心地單純,紛紛使出渾身本領。可惜沒有一個人射中,直到我們的主人公道光皇帝出場,那時候他還叫綿寧。道光當時只有八歲,連射了四箭,中了三箭。

看到小孫子這麽英武,乾隆非常高興,賞給他一個黃馬褂,把小孫子抱起來,親昵非常。有人認為,在乾隆生前就已經確定了道光為嘉慶的繼承人,這個說法有待考證,不過道光深得乾隆喜歡卻是不爭的事實。

夢想做一個好皇帝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清朝第八位皇帝道光登基。

新皇登基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大家都高興不起來,因為誰也不知道等待道光的是什麽,明眼人都知道清帝國就像一艘千瘡百孔的大船,隨時都有沉沒的危險,道光自己的手心裏也捏著一把汗。

道光不幸之處在於,他不僅要對付國內的不安分力量,還要應付正處於擴張期的西方勢力。他的父親嘉慶攆走了英國使者,這個苦果卻要讓他來背,這多少有些不公平。道光對西方世界一無所知,他的父親嘉慶還多多少少了解一些。

道光剛登基的時候,也很想有一番作為。他效仿父親嘉慶,下令停止一切貢品。新皇帝登基,下面文武百官自然忙著給皇帝搜刮禮品,這樣一來勢必導致貪汙腐敗成風。跟嘉慶一樣,道光也知道下面官員很腐敗,他也想遏制腐敗,非常渴望成為漢高祖、唐太宗那樣的明君。

接下來,我們又看到了熟悉的一幕,皇帝非常勤政,常常通宵達旦地批改奏章,對於政務事無巨細都要詢問。這些並不是虛構,而是真實的,道光也不是在作秀,而是真心想把國家治理好,成為名垂千古的聖君。

每個人都有夢想的權利,這一點道光並沒有錯。

素服期間,道光讓各部門不要耽擱了政事,盡快把奏折送上來。他希望自己以身作則,改變日益不張的吏治。

關於道光的執政水平,我們不妨看看晚清作家李伯元在《南亭筆記》中的一個記載,李伯元雖然是用小說的方式諷刺道光,但多少說明道光在執政上面的糊塗,翻譯下來便是:

道光在禦極殿召見某個親信的官員,當時正是夏天,道光略有疲憊之意,便問該官員有沒有什麽消遣疲倦的法子。官員說:“臣覺得讀書最適合消遣解悶。”道光說:“讀書固然好,但是也要有新奇的書啊。內務府的書我都讀遍了,不知道還有沒有什麽好書?”官員說:“好書很多,譬如《金瓶梅》《紅樓夢》《肉蒲團》《品花寶鑒》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書。”道光聽了以後雙眼茫然,讓人記下了這些書。第二天,道光到軍機處見潘文恭,笑問:“聽說愛卿家裏藏書頗多,一定有《金瓶梅》《肉蒲團》等書吧?”潘文恭聽了大驚失色,跪地叩頭。道光說:“我只不過是向卿借書而已,你何至於此啊!”潘文恭這才說道:“這些書都是淫書,臣家裏可不敢藏,不知道皇上是從哪裏聽到這些書的?”道光默然,這才下令將那個推薦淫書的官員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