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南北(第2/2頁)

大帥這麽說,旁人也不好說什麽,但北軍將校們的臉色就更加古怪了。

三位協守副總兵官,楊四畏,張臣,董一元,在出門時主動湊在一起,開始嘀嘀咕咕起來。

十二路參將,大半也是出自北軍,也是主動跟隨在三位副總兵身後,其余北方籍貫的遊擊,也是跟隨在後,與戚繼光身邊的南方系將領,涇渭分明。

“真正晦氣,俺們北方無人麽,節制四鎮大帥弄個山東人也罷了,山東人偏愛用浙江人,現在死了個福建人,俺們北人卻得跑十來裏去吊祭,賤也不是這麽個賤法。”

“打仗俺服戚帥,俞帥沒跟過,俺不服他。”

“俺也就服戚帥練兵的本事,不過麽,練的步軍再強,能打韃子?還得看俺們北軍的本事,是不是?”

三個副總兵,先開口的是楊四畏,他是遼東人,國初時的遼東諸衛後人,薊鎮傳到現在已經三十余帥,除了幾個侯爺和伯爺可能出身是南方外,大帥們全部是北人,戚繼光是山東人,勉強還算是北方諸衛系統中的一員,但戚繼光起家卻是在南方,麾下將領全部以南軍將領為主,在薊鎮十二萬士兵,四萬匹戰馬的龐大軍隊之中,他和數百南方將校,還有近兩萬浙兵是當之無愧的主力,在十年前,戚繼光初掌薊鎮,先後得到徐階,高拱,張居正等大佬支持的時候,北方諸將雖然不服,但也只能隱忍,現在戚繼光鎮守薊鎮這麽久,新一代的北軍將領逐漸成長起來,張臣和董一元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兩人都是副總兵官,都有超過一千人的核心精銳騎兵,戰鬥力強,本人的作戰風格也是輕捷彪悍,與李成梁等北方將領的風格相同,對戚繼光幾日一練,注重車營,步騎協同的打法十分不適應,薊鎮之中,已經埋下了嚴重的分裂不和的種子。

不過此時的北軍將領也只是敢聚集在一起議論而已,戚繼光坐鎮薊門超過十年,將駐在獅子口的鎮城移到三屯營,重修三屯營城,將忠義衛等衙門移到新修的營城之中,分薊鎮為三協十二路,分路駐守,現在的北軍將領,也算是在戚繼光的目光之下逐漸成長起來,也就是嘴上嚷嚷,跟隨戚繼光的腳步卻是始終未停。

……

戚繼光率部下趕到的時候,時已過午,惟功一邊叫人準備飯食,一邊率所有的部下,到營門處迎接這位威名赫赫的大帥。

“壕溝,營旗,箭樓,拒馬……這位英少國公真是有趣,咱們大帥的章程,叫他學了個十成十啊。”

“似乎也有一些不同之處。”

“嗯,感覺旗幟壁壘營房確有不同之處,不過看起來氣象萬千,嗯,怪不得人家說英少國公是京營第一將,差點主持整頓京營,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

“那又如何?”張臣十分狂傲地道:“現在國朝無非就是北虜和南苗,要我看,南兵和這般練法練出來的兵,只能去打打生苗,若有小股倭寇也能打,真要打北虜,還得看我們北將,北兵。”

這話說的十分猖狂,但張臣為將的風格就是這樣彪悍兇猛,說話的風格也差不多就是這樣,旁人聽在耳朵裏也就罷了,吳惟賢等人也聽著了,臉上都露出不悅之色。

“看戚帥的面子。”

參將駱尚志為人穩重,隱然是南兵將領中的核心人物,他勸住了想發作的吳氏兄弟等人。

說話間,惟功趕到,看到戚繼光,便是兜頭一拜,口中十分恭謹地道:“拜見戚帥,勞戚帥大駕,末將身為晚輩,實在是愧不敢當。”

“當得,當得。”

戚繼光為人剛正沉毅,性喜詩文,好結交士大夫和文人,不論是兵法,將略,還是文才,都有常人難及之處。

正因為他本人太優秀了,放眼國朝,除了張居正一人外,幾乎沒有誰能被他放在眼中。

普通的文官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同列的武將。

但此時的他,對張惟功是真心欣賞,從他臉上的表情就能看得出來,對眼前的一切,戚繼光都有一種真心愉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