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海盜(第2/2頁)

“啊,長生天護佑,我的好叔父黑石炭到了。”

身為主人的圖門汗矮矮胖胖的,身為大汗,羅圈腿也似乎比普通的蒙古人要厲害得多。事實上他也確實是個厲害角色,插汗部,也就是後來清朝所封的察哈爾部是蒙古嫡脈的從部,一說是蒙古萬戶之後,一說是奚人之後,總之不是蒙古嫡脈。

他們的衣著全部是黃色皮襖,都留著長長的鬢發,其形如猬毛,被明朝人稱為黃皮襖韃子,與女真韃子和正經的北虜大有不同。

以蒙古別支的身份,在韃靼部落強盛的時候,插漢部被驅離了故土,離開了以前放牧的草場,流離於大明遼東邊墻之外到女真人部落邊緣的地帶,與女真唇齒相依,是遼東邊墻之外最大的強敵。

黑石炭是圖門汗的叔父,整個草原,除了俺答汗是公認的蒙古嫡脈,連明朝都承認的大汗之外,圖門汗這個汗位,還有女真人當年的王杲,阿台,這些全部是自稱的大汗。

明朝嘉靖之後,北虜和東虜接連有人稱汗,現在阿台還縮在建州部的一隅之地,但仍然悍然稱汗,這說明大明對這些蠻夷的威懾力在不斷的下降,若是明朝強盛的洪武和永樂,仁宣時期,給這些韃子一百個膽子他們也是不敢,隨意稱汗,就是明朝的大軍朝夕可至,京營數十萬兵,隨時能將他們的牧場和聚集地摧毀,正宗的控弦幾十萬人的韃靼和瓦剌部落也要對大明的怒火有所忌憚,更不必提他們這些雜種小部落了。

現在這個時候,這群雜魚已經翻身,插漢部的實力漸漸恢復,整個部族已經擁有八帳大部落,控弦超過二十萬人,到幾十年後,圖門汗的重孫林丹汗當家時,插漢部已經有控弦四十萬,林丹汗給努爾哈赤寫信時就是洋洋自得,信的開頭劈頭便是草原控弦四十萬英主致信水濱三萬人之主……把努爾哈赤氣的活跳,不過林丹汗的本事顯然不如他的浮誇,四十萬控弦的英主被建奴的兩萬披甲打的節節敗退,最後插漢部被迫西遷,將實力不如他們的俺答汗的後人趕跑,他們回到了原本的草原故地,回到了蒙古的中心地區,在他們走後,原本的沿遼東邊墻地方被建奴所掌握,宣大地區則被那些小部落,比如科爾沁,束不的、敖漢、紮魯特、土默特、奈曼這樣的小部落掌握,崇禎又斷了這些小部落的賞賜,最終這些小部落全被投靠了皇太極,成為崇禎二年建奴入侵明朝的急先鋒。

整個插漢部的歷史,也是和中國史息息相關,甚至嚴重影響到明朝乃至整個華夏的興亡!

圖門擁抱了黑石炭後,又與從弟璦兔,拱兔擁抱行禮。

在他身後,則是他的弟弟委正,大委正,兒子伯言台周,從子黃台吉等人。

這些人也擁上來,與黑石炭等人擁抱見禮。

他們每個人都是圓臉,臉上有厚厚的油脂,身上是熏人的騷臭味道,因為禮敬海子,蒙古人是不洗澡的,所以每個人身上的味道從出生到老死,漸漸變的濃郁之極,當時明人稱這些蒙古人為騷韃子,十分的瞧他們不起,這些人犯邊時,明國的女人寧願投井上吊而死,也惟恐被他們掠去,那就是生不如死了。

普通的牧人在這個時候都是十分瘦弱,甚至身體衰弱,因為沒有足夠的茶磚,缺乏維生素,光是吃奶酪或是羊肉根本不能滿足身體營養所需,牧人們漸漸衰弱下來。

這些頭人,大汗,王子,台吉們卻是臉膛紅亮,精力十足,他們住在幾十個人合抱的大型蒙古包裏,分隔內外,醇酒美人樣樣不缺,外頭大雪紛飛,北風呼嘯,他們的氈包內卻是溫暖如春,草原上再缺取暖的木柴也不會缺他們的,況且他們可以想辦法弄來上好的無煙煤,還有上等的好酒,凍著誰也不會凍著他們。

跟隨他們的護兵披甲也是一樣,身子長的壯壯的,臉膛發亮,這些兵披著皮甲或對襟鐵葉甲,手中拿著鐵矛,背上人人一柄弓箭,眼神銳利,眼角拉的很長,看起來斜斜的,如果發覺有什麽不對,這些人的眼裏會立刻爆發兇狠的光芒,直到警報解除之後,才會回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