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十萬(第2/2頁)

最著名的是捕魚兒海一役,藍玉當時還是侯爵,率兵先至大寧,也就是當前遼陽軍已經收復了的地界,再往遼慶州,聽聞元帝禦營在捕魚兒海,於是率兵挺進,自出邊墻,深入數千裏之遠,接近敵營時穴地而食,不引煙火,最終在風沙之中迫近元帝禦營,斬元太尉,元帝與太子倉皇逃走,後死於途中,次子並公主宗親數百人,官員數千人,禦營將士牧民七萬余人,牧群十五萬頭,印璽圖章戰車兵器無數。

明軍的損失是微不足道,史書裏甚至沒有記錄。

這一次,遼陽軍的損失按明初的標準當然也是微不足道,死亡不到千人,按明初的標準來說,當然也是幾可忽略不計,而俘虜也有七萬余人,加上斬首數字,已經超過了明初打的最漂亮的捕魚兒海一役了。

當然,那一役是粉碎了殘元勢力,自此蒙古草原的黃金家族帝系和統治中斷,草原恢復諸部相攻的局面之中,朱元璋把藍玉比為李靖,並不為過。

“甲仗物資如何?”

郭守約自忖這一戰後,自己在史書留名將成必然了,問起甲仗物資收獲的時候,倒是顯的雲淡風輕,並不怎麽激動。

自國初之後,連太宗皇帝也沒有這樣漂亮的斬獲,遼陽能有這樣大的戰果,主要就是成功的以步兵粘住了敵人中陣,龍騎兵和重甲騎兵兩翼齊飛,兜住了一半以上的敵騎,使向來來去如風,有利則戰,不利便逃的北虜才會吃這麽大的虧。

以少擊多,又打的堅決,調度的十分靈活果斷,戰場上的各個營和千總部的指揮們也是打得十分果決,才會出現這樣十分驚人的戰果。

“甲都是布棉甲為主,內襯到外甲四層,以布棉襯裏,外鑲鐵甲葉,這甲並不算好,我們得了要麽發賣外鎮變錢,要麽只給屯堡的長槍手穿用,好在數字挺多,約有三四萬領尚且完好或是稍作修補就能和的。”

“也不少了。”盡管心裏告誡自己要鎮靜,郭守約還是忍不住咧嘴微笑。他在京營時,鐵鱗甲和鎖甲都是軍官穿的,士兵也很少能穿布棉甲,京營兵穿戴的也就是普通的鴛鴦戰襖和手持生銹鐵槍的,大有人在。

幾萬領棉甲,一甲最少值十幾二十兩,收獲不算小了。

軍令官又道:“馬匹有兩萬多匹戰馬,雜馬四萬多匹,牛三萬頭,羊沒怎麽算清,七八萬頭總有的,還有幾萬石糧食和豆料,氈包幾萬頂,兵器幾萬柄,頭盔一兩萬頂,還有一些火器,俱不經用,連屯堡都不會用,我叫人匯在一起,預備拿回去要麽發賣,要麽融鐵用了。”

“上報吧。”郭守約道:“槍支怎麽處理,由上頭決定,我們只管先保管好,把數目報上去就是。”

“是,這就上報。”

在場所有人都微笑起來。

……

……

惟功所在的右路,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福余部的哨騎在被獵騎兵一通狂掃之後,相隔不到兩天,一場大規模的騎戰展開。右路軍說是有第三和八、九三個步兵營,兩個龍騎兵千總部,一個重甲騎兵和獵騎兵千總部,還有特科總隊的兩個騎兵中隊跟隨,另外還有侍從室的一個司的騎兵護衛,兵馬是三萬一千人,但總體來說是分兩次動員,前方已經到韓州時,還有大量的部隊未及開原,甚至有不少部隊會在前方打完之後回調時才離開開原等地。

原因當然也是很簡單,開原和沈陽中衛鐵嶺衛等地錯綜復雜,遼陽的勢力很強,但遼鎮還保有相當的影響,另外本地還有士紳和韃官勢力,女真勢力等等,所以在大軍出邊墻的情況下,後路要有相當的實力也是勢所難免之事了。

有近一半戰兵沒上來,前鋒兵力並不強的情況下,與福余部一萬多騎兵,五六萬牧人的合戰打開了。

與左路重騎兵與龍騎兵兩翼齊飛的情形不同,陶安然打的要堅苦的多。

騎兵數量不多,遼陽軍只能采取騎陣與步陣混合,叠次而進的打法。整個戰場,正面拉的極寬,幾乎沒有兩翼。

蒙古人則倚仗騎兵之利和人數眾多,上來就是擺出兩翼包夾,中間滿月的欺人陣形來。

但打出來的結果,大出所有人的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