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4章 斷腕,大政,制衡(第2/2頁)

以科道官為主體的清流們這次也難得的保持了沉默,以這些清流的習慣,凡是增加朝廷收入的政策都是不對的,是不顧聖人大義的歪路,長此以往必將天下崩潰,朝綱大亂。

不管說的對錯,敢於做驚人之語,就是有直言敢諫的名聲,就是直臣,這樣的人物,將來必然是“棟梁之材”。

按說這一條鞭法就要推行,這樣天下人矚目的大政,能蹦出來唱個反調,正是揚名天下的好時機,奈何張閣老發下話來,誰要多嘴,就放到地方上去做府州牧民官,十年之內不要想回到京師。

六品科道官出京做個三品參政回家都要抱頭痛哭的,京官清貴無比,地方官則不知道要磨多少年,何況還是去做府州牧民官。

大家諫言是為了博實利,可不是為了給自己找倒黴,做出了這般的權衡,自然是噤若寒蟬,誰也不出聲了。

倒是南京六部衙門的官員,本就是在冷衙門地方,境地不會再差,反倒是上疏諫言,鬧騰不休,可這些人誰去理會。

從清丈結果出來到現在,推行一條鞭法開始在各個衙門緊鑼密鼓的準備,已經成了大明中樞和地方上的常備工作。

除了這個之外,最大的事情就是宣府總兵的人選決定了,京師附近有兩鎮——宣府和薊鎮,其中宣府距離京師最近,快馬加急,兩天就可以到達,蒙古韃虜有幾次大規模的入寇,都是在宣鎮入塞,然後直撲京師。

這宣府可以說是京師的門戶,位置最為重要,宣府總兵的人選,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宣府總兵大將的人選,也是國家大事,本不該拖到現在還沒有個結果,也是突然有了變數所致。

……

九月十五的文淵閣中,萬歷皇帝自然端坐龍椅之上,位置正中,兩側的人數卻不錯,司禮監的馮保和張誠在左側,內閣的張居正、張四維和申時行在右側。

這差不多是大明帝國的最核心人物了,馮保和張誠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而張居正三人,則是內閣排序最靠前的三人。

李幼滋為吏部尚書,馬自強為戶部尚書,也都是內閣大學士,實權衙門,職位尊崇,奈何兩人都是後入,算不得張閣老的徒黨,最近這兩人都在打算致仕還鄉,打算急流勇退,富貴平安這一生。

“陛下旨意下達之後,兵部連同各處又是核了一下,又報到內閣這邊請張閣老以及諸位大人議過,宣府總兵官一職確是遼鎮副將李如松最為合適,宣府副將歷雲來這兩年屢立功勛,然資歷尚淺,不能服眾。”

這已經是用過午飯,萬歷皇帝盡管想著去陪鄭淑嬪,但也知道茲事體大,不能耽擱,早早的來到了文淵閣這邊。

兵部尚書張四維起了個頭,將內閣和兵部給出的意思說了說,聽完之後,萬歷皇帝的眉頭就是皺了皺,歷雲來如何他並不了解,不過能做到宣府副將的位置,那也是大將了,萬歷皇帝之所以屬意歷雲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歷雲來是歷韜的父親,在武館中雙方關系實在是一般,但現在想來,這可是自己人。

但這個理由卻不能明白說出來的,不過大道理也是隨手拿來,萬歷皇帝沉吟說道:

“李如松若為宣府總兵,他父親李成梁這遼鎮總兵做還是不做,不做,大明少一名將,做,京師左右皆是他一家鎮守,天下兵馬有五分之一在他父子麾下,祖宗說的相制平衡,難道就不要了嗎?”

張四維一窒,申時行卻看向張居正,張居正開口說道:

“陛下,李成梁經營遼鎮多年,麾下精兵強將無數,李如松頗有其父風範,上下皆是服膺,調到宣府,他本是無根浮萍,若久在遼鎮,李成梁之後,遼鎮總兵之位恐怕也只能是落在他身上,到時候父子相繼,遼鎮又當如何,兵部所慮正是此處。”

萬歷皇帝眨了下眼睛,卻轉向馮保,開口問道:

“大伴覺得如何?”

“回萬歲爺的話,奴婢覺得張閣老說的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