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明朝科場的潛規則(新年好)(第2/2頁)

他難得地動了感情,周楠心中頓時一暖,低聲道:“多謝縣尊。”

等從後衙出來,老水就湊了上來,一臉愧疚:“周師爺,我都聽說了。本來這期我家侄兒是要得頭名的,你也從中出了許多力。無奈大老爺要做清官,硬是將案首給了梅家,還害得師爺惹了縣尊不快,被趕回家思過三日,不許插手發榜事宜。這恩情,不但我老水,水員外也看在眼裏,記在心中。水員外說了,抽個日子請師爺吃酒。”

“水員外有請,周楠敢不從命。”周楠苦笑,這才是自己收水家宅子,欲要給水嶽弄個縣試第一的罪名徹底坐實了。身上那個貪贓枉法的胥吏形象也從此深入人心,實在不那麽光彩。

而他史傑人在書生和百姓的心目中則搖身一變,變成拒腐蝕永不粘,為了公理和正義,不給手下情面的包龍圖。

如此一來,梅樸拿第一,別人也不會懷疑其中有貓膩,他史知縣又得了清官名聲,這心思還真深啊!

“難怪史傑人方才說我周楠本性卻淳良,做人做事有的時候其實想不到那麽細,以後怕是要吃虧的。確實,和這種官場老油子比起來,我確實還差了些火候。”周楠心中這麽想。

這事,史知縣得了名聲,梅樸得了頭名,周楠勾銷了欠款,三全其美。

最後倒黴的是水嶽,按照他的文章水平本應該得案首,保送一個秀才名額的。現在被大家聯手做掉。

偏偏水家還對他周楠萬分感激,史傑人,人才啊!

“誰說現代人就比古人聰明,單就混官場而言,現代人還不夠班。”

……

按照明朝科舉制度的潛規則,縣試頭名是要保送一個秀才功名的。

如果普通人得了這個案首,自然歡喜莫名。不過,梅員外處於對周楠的戒心,顯得很低調,決定看看再說。

今年淮安府因為官員考核和改土為桑一事耽擱,童子試的考期就顯得非常緊。縣試之後,再過得半個月就是府試。然後,再一個月就是院試。

考完縣試,府試就開始報名。有心急的考生已經跑去淮安城中,借居在寺院道觀或者索性住在客棧裏一邊溫習功課,一邊靜侯考期。

讀書這種事情,無論在任何年代,你除了悶頭讀書,拼命刷題之外,還得跟同道交流。如此,在優秀同窗的催化下,學問才能更上一個台階。

而且,作文這種事情其實很多時候考的是人的眼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之讀聖賢書,未必就能成材。這也是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一旦學業小CD會出門遊學,這也是當年那個周秀才為什麽要欠下梅家大公子三百兩銀子巨款的緣故。

梅樸一考完縣試,在家休息兩日之後就被梅員外塞上船送去了淮安城。據說他住在梅家在淮安城新買的宅子裏,又請了一個舉人做老師,正每天一篇八股文地被折騰得半死。

可惜這小子讀書實在不怎麽樣,至少在整個淮安府的考生中屬於最不起眼的那部分。

很快就有消息傳來,說是那個舉人老師覺得梅樸水準實在太渣,氣得又辭職了,說丟不起這個人。

一臉氣走了兩個私塾先生,這個梅三公子的學渣特質已經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周楠不覺有些擔心,擔心這小子上了府試考場名落孫山。潛規則之所以是潛規則,那是因為不能擺在明面上。

梅三公子如果文章實在不行,知府大人覺得收這種學生實在太丟人,不取,別人也沒辦法。

這半個月時間是周楠穿越到明朝之後過得最快活的日子,運鹽船已經開始營業,見天都是幾兩銀子的入項。衙門裏太平無事,每天過去,不外是喝喝茶,看看邸報,和同事聊天。

散衙之後,就跟雲娘在整治一下家中的半畝菜園子,吃吃館子。天黑上床,寬衣解帶,周公之禮。

很快,府試考完,梅三公子順利上榜,過了童子試第二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