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明朝的祭祀系統(第2/2頁)

周楠:“此事也易,縣尊撥下款子了嗎?”

“撥是撥了,卻不夠,也就十兩銀子。”說到這裏,書辦一臉的苦笑:“根本就不夠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如果辦砸了差事,咱們過年的犒賞就別想拿了。”

實話實說,史傑人懶於政事,無為而治,為人也算寬厚。對於大夥兒來說,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領導人。可就一點不好,這位縣大老爺得了朝廷表彰之後,一心要名,要做清官,對於下面的人也吝嗇起來。

周楠想了想:“十兩銀子啊……其實這事也易,說起祭祀天地,其實最大的開銷是起壇。咱們縣城東水門外不是有個壇子嗎,是一個大戶往年建來祭祀淮陰侯韓信的,修補一下就能夠用了,花不了幾個錢。到時候,隨意叫你個和尚來念上一段經。實在不行,讓城隍廟的廟祝來鼓搗一下也就可以了,這錢也夠用。”

書辦大驚:“師爺,確實,那個壇子倒是可以用一用的。但如果去請和尚或者城隍廟的廟祝,卻是給大老爺惹大麻煩了。”

周楠心中一動,恍然大悟:“是啊,得請道士,還得是有修為的高人。”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

意思是,一個國家最大的事情就祭祀和戰爭。

因此,明朝自朱元璋開國之後,就建立了一整套嚴密的祭祀系統。幾乎每個重大節日就有相對應的祭祀活動:春耕,秋收,冬至、元旦、春節。

碰到自然災害,還得祈禱上蒼。

祭祀的除了天地、三清、如來之外,還有歷代歷史名人。比如商周的比幹、姜子牙;春秋戰國的屈原、白起、李牧;三國的劉關張曹操;唐朝的李杜楊貴妃;甚至明朝開國的徐達、常遇春等人……反正只要是在歷史上叫得上號的,都可以拜一拜。反正禮多神不怪,總歸是有好處的。

正因為需要祭祀的神實在太多,許多人在史書上的形象不太好,頗具爭議。加上糜費甚巨,到嘉靖皇帝時,太常寺行文,將許多不必要的祭祀活動取消了,算是為地方官和百姓減去了不少負擔。

嘉靖皇帝篤信道教,喜歡打坐參禪。在位三十多年,整日在西苑修行,幾乎不理政事。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嚴嵩和徐階之所以能夠入閣做首輔和次輔,深得天子寵信。那是因為這二人都寫得一手好青詞,投了皇帝之好。

所謂青詞,就是修行人在祭祀的時候所寫的詩句。因為用的是綠色紙張,故而得名。

也因為這樣,嚴嵩又被人稱之為青詞宰相。

再嘉靖一朝,但凡國家有重大祭祀儀式都免不了有牛鼻子的身影,道家的行情看漲。

這次祭天如果不請有修為在身幾個道士,換成和尚或者城隍廟的廟祝,你就是和朝廷對著幹,是對君父心懷不滿。

說完,周楠又問:“我縣最大的道觀是哪家,哪個道士名氣最響亮?”

書辦:“我縣最大的道觀是妙通觀,觀中住持玄真仙師名頭最響亮。”

周楠問:“可是觀中有一座磚塔的那家?”

“正是,玄真仙長師承龍虎山邵元節神仙。”書辦苦笑:“這人名氣實在太響,怕是不好請。”

“邵元節的弟子,玄真果然有些來歷。”周楠點點頭:“這些道人不是一向喜歡和官府來往嗎,縣尊請他,他歡喜還來不及,怎麽可能推辭?”

邵元節是龍虎山道士,天下道家的領袖,已經羽化歸真多年。嘉靖初年的時候曾經逢詔入宮侍奉,被天子加授禮部尚書,給一品服俸,賜白金、文綺、寶冠、法服、貂裘。

他的弟子來主持這場祭祀倒合適。

書辦:“是是是,師爺說得是。”面上卻一副不以為然的神色。

從衙門出來,天色已暗。雪還在飄,空氣中彌漫著羊肉和補藥的香味。

按照當地的風俗,冬至前後這幾天百姓都要吃牛羊肉和補藥補養身體。在明朝,牛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和戰略物資,殺牛犯法,羊肉才是王道。

回到家中,雲娘的羊肉早已經燉好,招呼他來吃。

滋味道是極好,這原生態的羊肉果然不錯。

一夜無話,第二日,周楠也顧不得想梅大公子當年的事情,帶了那個書辦,徑直去了妙通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