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看誰快(三更,求推薦票)(第2/3頁)

他指了一張放在街邊店鋪裏的桌子,叫周楠去那裏找活路。

這個店鋪以前應該是個賣雜貨的,裏面的東西都搬空了,打掃得很幹凈。周楠扶著夏、詹二人過去,只見門口貼著一張寫著字的紙,上書《蘇松兵備分巡道常州府分司》一行墨字,派頭頗大,其實裏面也就坐了兩個書辦模樣的人,看起來像是個草台班子。

負責招募人手的是一個刮瘦的中年人,白凈臉皮,穿得也幹凈。不過,身上不知道怎麽的透出一股窮酸模樣。他身上穿著儒生的袍服,卻不是讕衫,估計是沒有功名的。

看到周楠三人,也不客氣,問:“來找事做的,讀過書,能寫字?”

周楠將兩人扶到椅子上坐下,點頭:“讀過幾年書,勉強能寫字。”他可不敢說自己是秀才,真被人考,那是要露餡的。

中年書辦點點頭,還是考了周楠幾個問題。估計他也覺得一身狼狽的周楠文化程度不高,就問他“四書是哪四書?”“我大明朝有幾個布政使司?”“兩京是哪兩京?”

又將一張公文遞過去叫周楠念給他聽,這是考斷句的本事。

考核完畢,中年書辦點點頭:“聽你斷句的本事,讀過幾年書的話所言不假,這樣好了。我這裏正好缺個書辦,你就在我身邊做事。包吃住,每月一兩銀子,初一十五休沐。幹得好,上司還有犒賞。”

周楠心中歡喜,又指著夏儀和詹通道:“我這兩個同伴也都讀書識字,還請給條活路。”

中年書辦聞言露出一絲笑容:“好好好,叫他們過來勘察,如真如你言,可以一並留下。”

明朝的識字率,即便是在江蘇浙江這種文教大省,也不過百分之一。在其他省份,又個三百分之一五百分之一就算是不錯的。

以一個上縣二十萬人口計算,識字的人口也就千余人,甚至幾百。

常州讀書人以前也多,可這年頭能夠讀書的誰不是中上人家,兵火一起,都逃他娘的,跑南京、揚州這種大城市去躲了。

唐順之征召常州青壯入伍,來的都是目不識丁的農夫,讀書人可沒幾個。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在文人治國治軍的時代,凡事都要落在文字上。軍令往來、錢糧計算,都需要讀書人。

可讀書人不好找,所以這個什麽兵備道才這麽冷清。

今天也是運氣好,不但招到了能寫能畫的,還一來就三。

就在這個時候,夏儀又開始劇烈咳嗽起來,直咳得眼淚都下來了。

看到他一臉潮紅,又看到懨懨坐在一邊兩眼糊滿眼屎的詹通,那個中年書辦大怒,指著周楠喝道:“去去去,看你老實模樣,原來竟來賺老夫。去別的地方,我這裏不要你。”

周楠:“我怎麽了?”

中年書辦喝道:“這兩人分明就是得了瘟疫,病得都快死了,你還朝我這裏領,傳染了別人怎麽辦?”

正在這個時候,又有一個身穿洗得發白的鴛鴦戰襖的老頭走進來,嚷嚷道:“孫書吏,你讀過書,給我算算這個月的錢糧流水,俺腦袋都快炸了。”

這人大約五十出頭,生得黑瘦小,不過看起來卻是一個老實的本分人。應該是兵備道的老軍戶。

軍隊是個講究資格的地方,尤其是這種軍戶世代在衛所當兵,彼此相互通婚,背後有幾個軍官親戚也不奇怪。

他對孫書吏自然也沒有什麽好客氣的,將一本帳簿扔在桌上,道:“我倉上月入庫牛皮甲一百六十三具,支出七十五具。前邊的戰軍說鎧甲不堪使用,兵備道讓將兩具鎧甲可用的甲葉子和牛皮拆下來合成一具。這剩余的鎧甲中,有三十四具可以兩具合成一具,剩余部分是三具合成一套。問,總共何以合成幾套,剩下不能使用要退回去的多少具?”

說著話,他捂著額頭,一副燒腦的痛苦狀。

孫書吏:“這倒是難,我算算。”

就拿起算盤劈劈啪啪地打起來。

周楠一聽,這不是小學應用題嗎,好簡單,還用打算盤。張口就道:“一共可以合成五十一具鎧甲,剩十一具無法使用要退回武庫。”(作者按:文科僧,對數字不敏感,隨便寫個數字,大家別當真。真計算出正確答案,那可要老命了。小說嘛,看個意思就成。)

“囈,還真是。”孫書辦打了半天算盤,發現最後得出的結果和周楠說的一樣。

那老卒看了周楠一眼,又道:“我庫現有食鹽二十六石,裝在麻袋裏。你也知道,這地方潮濕,鹽會受潮,重量每十日增加一成。現在我接收的這批鹽已經在倉庫裏放了一個月另六天,想問問原先究竟有多重?”

話音剛落,周楠就道:“原先有鹽十九石七十一斤,多出的重量都是水分。”他有心和那個什麽孫書辦比試,看看是自己心算快還是他的珠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