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究竟圖個啥(第2/2頁)

……

聽王二說完淮安官場上的密辛,周楠腦袋頓時大了一圈。

真沒想到丁啟光年輕時候竟然是這樣的人,沒錯,你是心好,要幫助貧困同學。可是,你就不能學紅領巾做好事不留名嗎,偏生要到處對人說,鬧得沸沸揚揚。買名養望也不能這麽搞,這手法太粗糙太沒技術含量。

換我是你,這種同學和官場上的同道可比所謂的江湖名聲要緊多了。

丁啟光純粹就是腦抽,丟了西瓜揀芝麻。

周楠忍不住搖頭:“畢竟是一二十年前的往事,宋知府和丁知縣都一把年紀了,往昔種種難道就不能一笑了之?”

王二繼續說:“其實,宋知府來淮安之前,考慮到丁大老爺是山陽知縣,大家要在一起做官,擡頭不見低頭見,也有意和他修好,還寫過一封信來山陽。伯父老爺,你猜這個丁大老爺又幹了什麽?”

周楠:“不會又把宋知府所寫的私信公布於眾吧?”

“倒不是。”王二說:“宋知府來淮安之前本在安慶做知府,按照朝廷的規矩,一個知府每年的俸祿是五十兩白銀,還有許多祿米,年初的時候統一發放。白銀和實物加一起,大約有一百兩左右。宋知府正月的時候領過一次,半個月後來淮安又領了一回。丁縣尊去年不知道從什麽地方聽到這事,就上折子告宋知府領雙俸,是貪汙,必須重處,將這樁舊事翻了出來。最後,宋大老爺退還五十兩銀子和三十石祿米才了結此事。當年吏部年考的時候,評語也低,搞得很是狼狽。”

“從此,府縣兩個衙門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上頭但凡差遣,比如接朝廷大員一類的好事,宋知府直接搶了過來,也不帶丁知縣玩兒的。”

周楠聽完,瞠目結舌:丁啟光,神經病!

沒錯,你當年做事是有些過分,屬於嘴欠,換誰是宋孔當都要和你割席斷交,說難聽點你屬於連人都不會做的那種。

不過這些都是早年的事情,當時大家都是二十來歲血氣方剛之人。在官場歷練了這麽多人,人情事故多少都懂些。這麽大家又湊在一起做官,宋知府又是你的頂頭上司,大家相逢一笑泯恩仇不好嗎?

你這廝反告人家貪汙五十兩銀子的工資,這在官場上簡直就是一場笑話。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五十兩宋孔當只怕還看不上眼,估計是當時上任時走得匆忙沒想到這一層,就算想到了也不當回事。

為芥子大的小事就上綱上線,喊打喊殺,這不是嘉靖年的政治生態,難不成要退回到洪武年官不聊生的時代才滿意?

難怪上次吏部主事王若虛來淮安的時候都由宋知府迎來接往,丁知縣從頭到尾都露過面。

三生不幸知縣附郭,惡貫滿盈附郭省城,你丁知縣當的是附郭縣的知縣,本和宋知府有舊怨,不想辦法化解,還上彈劾折子和人家互掐,有意思嗎?

周楠本以為宋孔當和丁啟光是同年,自己做了丁知縣的外甥女婿,有了這分情面,以後在府衙裏的日子會過得滋潤。想不到這其中還有這層故事,說句實在話,換成自己是宋知府,知道手下一個知事是大仇人的親戚,也要好好整治一番。

想到這裏,周楠忍不住想給自己一記耳光:周楠啊周楠,你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心要攀附丁啟光。早知道這樣,那日的上策就該和他做個交易,以荀舉人的遺書為把柄好好敲荀家一家。中策就是直接將信公諸於眾,讓丁夫人大大破產,一消心頭之恨。

結果,自己卻選了賣丁啟光一個人情的下下策,做了的外甥女婿。

如果荀六小姐生得花容月貌也就罷了,偏偏望之惡心。

最後,他仰天長嘆:“我究竟是在圖個啥啊?”

看周楠神情落寞,王二安慰道:“伯父大人,就算府衙裏的人要整你也沒什麽,最多不派遣差事給你,又沒有人能夠幫你趕走。你老人家好歹也是丁知縣的親戚,有他在你背後撐腰,伯父老爺你在這山陽縣的日子一樣過得威風。對了,丁縣尊說你若是閑著無事,可去尋他說話。反正府衙和縣衙之隔了一道墻,來去也方便。”

“乖侄兒你是嫌我死得還不夠快,如何敢再去縣衙?你又懂個屁,山陽是附郭縣,又攤上這麽個知府上司,縣中的權力都要被府裏剝奪幹凈。丁啟光只怕年年歲考都會得個中下,用不了幾年就要卷鋪蓋滾蛋回家。到時候,我固然沒有好日子,估計你這個副班頭也當不成了。”

心中悲催,周楠還是高看了王二一眼。這廝才到縣衙半日竟將這種事情打聽得明白,簡直就是個耳報神,倒不是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