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錫爵(第2/2頁)

心下計較:我雖然不擅青詞,可在後世的時候也接觸過這玩意兒,真到了關鍵時刻,隨意抄幾首道家的優秀作品應付就是了。何不趁王錫爵還沒有去道錄司這個空窗期想辦法見到嘉靖,並引起他的注意。如此,就算王錫爵到時候有心爭寵,我這頭已經簡在帝心了。

周楠:“多謝若虛的指點,大恩不言謝,只來日再報。”

王若虛笑道:“子木,你我的交情就不必多說了。以你之才,如果得了進士功名,前程必然不小。老夫也就罷了,將來家中子弟還請照拂一二。”

周楠:“若虛說笑了,周楠不過是一個小人物,還需你這個吏部主事照應啊!”

王若虛突然道:“子木,下個月我就要回福建老家了。”

“啊,若虛不做這個主事了?”

王若虛點點頭:“陛下已經下了旨意,福建布政使徐乾調去廣西做巡撫,福建使司那邊已有空缺。我也是一把年紀,也是到了葉落歸根的時候,欲謀福建右參政一職,天官也準了。”

他笑道:“富貴不歸故裏,猶如錦衣夜行,朝廷這麽安置,老夫很滿意。”

布政使司參政乃是從三品,老王也算是高升了。當然,權力和吏部主事卻是不能比的。

周楠悵然若失,嘆息道:“若虛這一走,再要相見卻不知道是什麽日子。不過,還是恭喜你了。”

他這才明白剛才王若虛口中說“過得幾年,子木未必不會到六部做個主事甚至郎中,王某怕也要有求於你了。”的意思,他是在向自己告別。

王若虛也有點傷感:“你我結識一場,往年之交,我心中也是不舍,子木珍重。”

周楠心中知道,以古代糟糕的交通狀況和落後通訊條件,這一別只怕今生再難與王若虛見面了。

他在京城最大的助力是徐階和王若虛,現在已經和徐閣老翻臉,王主事又要回老家,以後若有事,只能靠自己了。

回頭又一想:其實我之所以走到今天還不是靠自己?所謂靠山山倒,靠人人走,只有自己才靠得住。

周楠考慮了一下,這次去道錄司對自己來說也是一大機遇,將來在嘉靖那裏混個臉熟,再中個進士身份,就算沒有任何靠山,也能在朝堂立足。

為了搶在王錫爵前頭見到嘉靖,為了打這個時間差,周楠也不耽擱,第二日就去道錄司上任,顯得很急,也不太體面。

道錄司司正雖然只是個正六品的官,卻是個獨立單位,關起門來自成一統的。

按照朝廷的禮制,像這種官去上任並不能那麽隨意。

首先需要由司裏的官員自親登門去請,表示尊敬之意。另外,去上任的那天還需要吏部的官員親自送過去,以示鄭重。

現在的周大人可顧不得那麽多了。

道錄司的官衙位於京城內城西北什刹海旁邊一個叫煙袋胡同的地方,衙門口正對著波光鱗鱗的大湖。

什刹海連通著下面的中海和南海,乃是京城中心的中心。

說到這裏,或許有人會問,煙袋胡同,明朝有煙嗎?

還真有,此時正值地理大發現時代,美洲的煙草已經傳入中國,還沒有被人們接受。只被中醫當成一味草藥使用,用於培養陽氣。

和中央各部衙門不同,道錄司竟設在一座道觀裏。

道觀名曰廣福觀,代天順三年建,分為東、西兩院。東院即正院,有呂祖殿一間、太師殿一間和三清殿三間。最後面還有後殿一間,規模極大。觀中有道士主持,手下道士五十來人,那道人還有個正七品的官職。

嘉靖皇帝篤信道教,很多道士都被他賞了官職。比如當年的龍虎山天師邵元節,就得了個正一品銜。當然,這些品級只算是一個身份認證,並不領俸祿也有實權。

東院有三進院子,二十多個房間,二十來個差人,那就是道錄司的衙門了。

沒錯,道觀和司衙共用一座道觀,也算是大明朝獨一份兒,由此可見道家在嘉靖年地位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