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打題(第2/2頁)

語氣自信滿滿。

周楠大為驚喜,別說三題能夠猜中兩題,就算猜中一道,那已經是上及格線了,一個舉人功名穩了。

王世貞:“子木,下去之後你將這三道題目做好交來。”

“是,多謝恩師。”周楠忙又拜下去。

這個時候,探視時間已到,就有錦衣衛來催。

周楠張嘴欲言,王抒呵呵一笑:“子木,你想說什麽老夫知道。不就是上個陳情表,老夫也不是迂腐之人,若再矯情豈不冷了你們的心,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老夫可不會做。”

周楠這才松了一口氣,他怕就怕師公和朝廷頂牛執意要給自己做無罪辯護,就是不認罪。古代讀書人重名節,怕就怕他來這一手。

三人依依惜別,不表。

這一天就這麽過去,周楠懶得下午申時就回了家,讓黃豆磨了墨汁,提起筆寫了一篇八股文。寫完,讀了一遍,非常滿意。

乘著今天的狀態好,他又做了一篇八百字的文章,依舊上佳。

當然,這三個題目做好之後會交到王世貞那裏去修改,修改完畢,還得背下來。

因為篤定這次鄉能過,周楠一身輕松,這才體會到寫作的樂趣。竟有種停不下來的感覺,又要繼續去寫第三篇。

這個時候,黃豆才小心提醒:“老爺,夜已經很深了,還請安歇了吧!”

外面傳來隱隱的打更聲,側耳聆聽,已是後世北京時間夜裏十二點。

明日卯時還得去上班,再不睡可沒有時間睡了。

周楠這才回到臥室,脫衣上床。

可因為太興奮,竟有點失眠。

他閉著眼睛想:其實我的文章也算是登堂入室了,硬去考未必就會名落孫山,有恩師打題,只要打中一道題目,那是肯定要中的,只不過是排名先後的問題。恩師也是,這鄉試出了四書題,還有五經題,他老人家怎麽不索性將剩余的題目也隨手猜上一猜?

又仔細一想,心中才明白。其實古代的科舉考的只是四書,五經並不重要。

明朝鄉試有三場九天,第一場三日,考三道四書題,“五經”每經四題。要求應考者選其所習之一種經考之,稱為“本經”。

答題都用八股文形式。

五經題只作為一個參考,用來給中式考生派名次的,倒不要緊。王世貞估計也懶得費神去猜,反正自己學生弄中舉人就好。

第二場考三天,考論一篇,題用孝經,判五道。詔、誥、表擇作一道。這玩意兒實在太輕松了,周楠本在衙門裏做了這麽長時間的官,公文寫作本是好手。加上又在皇帝身邊,成天接觸這種東西,無他,惟手熟爾,提筆就有。

第三場還是三天,考經、史、時務策五道題,這是考試中最沒難度的科目。考生都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書生,你讓他們寫策論討論國家大事他們寫得出來嗎?反正就是隨意寫點,只要格式對了就能過關,考官甚至連看都懶得看一眼。

這麽一想,周楠長長地松了一口氣,笑道:看來,這科舉也不是什麽難事,我倒是把事情看嚴重了。此刻,我想賦詩一首:桃紅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濟濟坐春風。願少年,乘風破浪,他日勿忘化雨功。

身體一放松,立即陷入了夢鄉。

第二日,周楠照例先去道錄司,然後帶著手下一彪人馬和神樂觀還有京城道教界的幾個道人浩浩蕩蕩地去了玉熙宮隨駕。

沒錯,嘉靖同志,朱大首長,今天要打醮,辦一場法事。

因為流火的七月沒有什麽重大節氣,加上實在太熱了。天子開恩,壓縮了規模,只辦一天。

整個程序是這樣,上午做法事,下午則由老周和禮部和其他幾個對口單位的官員去布施。

布施的地方也不多,只三家道觀,都在城中。

這個安排一下來,相關部的人都是熱淚盈眶,高呼“皇上聖明”臣再如上次那樣在太陽地裏折騰,非得以身殉職,以身報國不可。

到了玉熙宮,一個太監走出來,道今日黃錦卻不在,說是得了熱傷風,已被隔離治療。估計要養上十天半月才能過來侍侯陛下。

“對了,今日裕王府世子和嘉善長公主殿下也來了,怕熱著他們,陛下讓將祭壇設在大殿裏,周先生還請快進去吧!”說著,他就看著周楠古怪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