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被內外勢力逼到絕境的慈禧進退失據

調董軍出城

6月10日,慈禧頒布上諭,命端郡王載漪管理總理衙門,啟秀(端王集團大將)、工部右侍郎溥興、禮部侍郎銜那桐均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上行走,並且命令對於新差事所有人都不許推辭。第二天(11日),慈禧將比較“親洋”的禮部漢尚書廖壽恒撤銷在總理衙門的職務,並且告訴大家:我已經任命端王管理總理衙門了,即使端王因為“公務繁忙”,不能去總理衙門坐班,但凡你們有涉及洋人的事務,也要去找他商量(“該郡王差務繁重,未能常川進署,如該衙門遇有緊要事件,仍著隨時會商”)。

我們知道,管理總理衙門的原來是慶親王奕劻,慈禧並沒有撤掉奕劻的職務,卻把端王給升了上來。但很顯然,慈禧已經把管理總理衙門的權力交給端王了,並且端王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看來,慈禧已經“倒向”了端王集團。

不錯,在洋人一再苦苦相逼面前,在西摩爾大軍即將進入北京的巨大壓力面前,慈禧確實是已經“倒向”了端王集團。不過,如果說慈禧從此就與端王集團一條心穿同一條褲子,接下來就是“眾志成城抗洋”了,那就是太不了解慈禧,也太不了解大臣了。

1884年,朝廷和法國關系緊張,李鴻章大人又搬出了他的老一套——主和。而一幫清流言官自然是要激烈反對的,這些人上奏折的上奏折,請願的請願,積極主戰,這其中包括署理左副都禦史張佩綸。慈禧也是不勝其煩,於是她做了一個當時很多人看不懂的決定——把張佩綸等一幫言官通通派到東南海防前線,讓他們去“會辦軍務”。一群連洋槍洋炮都還沒有真正見識過的人去帶兵,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張佩綸保了一條命灰溜溜地回來了,受到朝廷嚴懲。而經過這一段經歷後,張佩綸似乎思想大變,他後來進入李鴻章的幕府,成為李鴻章的女婿,生了個兒子取名提摩太・C.張——他生的女兒就叫張愛玲。

慈禧在用同樣的方法對付載漪。對於這幫王爺,她是太了解他們了,雖然他們平常時刻嚷嚷著要“抗洋”,平常也在朝堂之上慷慨激昂,但那還是離與洋人作戰很遙遠,離戰場還很遙遠。他們的“抗洋”從來就是讓別人去抗(比如義和拳),而他們自己躲在後方,一旦真正發生危險,戰爭逼近,他們會跑得比兔子還快,幾十年來的情況早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而現在,在洋人兵臨北京城下之際,在她自己遭受極大的威脅之際,慈禧需要把幾個人推到前台,把他們放到火上去烤。而與此同時,把當前最重要的部門總理衙門的實權給端王,其實也是為了穩住他,因為慈禧接下來要做另外兩件事情。

這就是慈禧的“倒向”,不僅是“別有用心”,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惡毒,她確實是“倒向”了你,但“倒向”了你也是站在她的角度來衡量和考慮一切問題,不是需要拿你來當槍頭,就是需要你成為她的替罪羊、犧牲品,去替她擋子彈。現在我們知道了,為什麽朝廷中總會有那麽一群遇到事情就縮回去、每天打哈哈、屍位素餐的大臣(比如領班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就從來沒見他表過態),他們才是真正的明白人,他們很懂得“韜光養晦”“低調做人”,我打我的哈哈,我過我的好日子,千萬不要引起太後的注意,她一注意你,麻煩就大了!

6月10日,在擢升端王的同時,慈禧已經開始實際行動了,畢竟阻截西摩爾大軍需要的是真刀真槍,必須立即派一支軍隊去北京火車站周邊布防!而她的手中有一支現成的軍隊:前一天剛剛護衛她回宮的董福祥軍。這就是慈禧要做的另外兩件事情之一——調董軍出城!

6月11日清晨,董福祥率軍出城,來到北京火車站周邊(即馬家堡火車站,位於外城永定門外約3公裏處)。董軍在這裏緊張地布置軍事防線,嚴陣以待西摩爾大軍的到來!

而與此同時,使館區也在前一天接到了西摩爾已經出發的報告,他們也在6月11日清晨,先後派出了幾批人前去火車站迎接。人群中有意大利公使薩瓦戈,還有日本公使館三等書記員——杉山彬。

杉山彬被董軍刺死

等到中午,他們也沒有發現西摩爾軍專列的到來,薩瓦戈可能有點餓了,他可能想回使館去吃碗意大利面。於是,他帶著一行人開始打道回府,而杉山彬決定由他一個人單獨再等一等。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告訴我們: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不要在火車站周邊逗留太久,因為——可能會有意外。

旁邊的董軍士兵正在高度緊張地建立軍事防線,而他們看到使館區洋人一批接一批地前來迎接“敵軍”,很多人都是怒火中燒。薩瓦戈回去之時,士兵就對他進行了盤查,並要動手,多虧薩瓦戈身邊帶著保安,他自己就先逃了。而這一切,仍然在火車站單獨等待的杉山彬是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