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山巖陸戰戰略失敗:日軍再次陷入生死局(第4/8頁)

終於用重機槍擊退了哥薩克騎兵,此戰也使秋山好古明白了一件事情:日軍的騎兵要想戰勝哥薩克騎兵,方法就是用機槍,這個事實對秋山好古來說不知是喜還是憂。秋山好古在後來的歲月裏幾乎從不提起這次戰鬥的經過,退役之後他把騎兵服一直珍藏於家中,從不拿給外人看,甚至在擔任家鄉學校的校長時,面對一群請他講述過去“英勇經歷”的孩子,秋山好古也總是尷尬地拒絕,他臉上的表情不知是哭還是笑。

哥薩克騎兵,他們以英勇開場,以笑話結尾,但他們也是此戰中的傳奇。

而對於明治政府來說,武器的國產化是陸軍的絕對方針(海軍中建造大型軍艦的技術要求太高,一時無法國產),從法國購買哈奇開斯重機槍只是緊急情況下的權宜之舉。這種機槍後來經過日軍多次國產化仿造和升級,變得更加耐摔打和輕巧,甚至連步兵突擊時都能夠兩手舉起來使用,終於解決了當年乃木希典無法解決的難題,這就是後來我們能夠在抗日戰場上見到的著名的“歪把子機槍”。

與此同時,日軍發現俄軍步兵使用的步槍槍刺很長,並且槍身前段有一段自然的收窄,使用起來手感良好,非常有利於刺殺,而此時日軍使用的步槍還是“明治三十年式”(1897年),槍身和刺刀比俄軍的要短,再加上日軍原本手就比較短,就刺不到對方,這也是日軍在單兵拼刺刀時不敵俄軍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這個反饋,前線一邊打仗,日本國內的兵工廠就開始對原有的步槍進行改良,改良後的新型步槍幹凈利落,使用順手,更重要的是長度超過了當時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種步槍,非常有利於射擊和刺殺,這就是後來著名的“明治三十八年式”(1905年)步槍,簡稱“三八式步槍”。

日本再一次被逼入絕境

黑溝台會戰勝利結束了,但大山巖的好消息並未結束,除了乃木希典的第三軍已經入列,他又增加了另外一個軍的兵力,這是“鴨綠江軍”,是大本營從第三軍中抽調部分主力,采用“以老帶新、以強帶弱”的擴編原則,與日本原計劃殖民朝鮮的朝鮮駐屯軍混編而成。請注意這支軍隊雖然交給了大山巖統一指揮,但在編制上是不屬於滿洲軍的,在編制上不受大山巖領導,只是來“友情協助”大山巖完成任務,鴨綠江軍代表的是日本要吞並和管理朝鮮的能力,而滿洲軍代表的是日本要吞並和管理滿洲的能力,這兩者在日本國內有著嚴格的區別,而這並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根據明治憲法,“天皇統率陸海軍”,也就是說,只有睦仁才能統率陸海軍,日本全部的兵力不可能交到睦仁以外的任何人手裏,否則就是違憲。為了遵守當年制定的這個憲法,大山巖雖然已經在實際上指揮著日本全部的5個軍,總兵力接近25萬,但在名義上他仍然只能是“滿洲軍”的首腦。

而庫羅帕特金的總兵力已經接近31萬,也就是說,兩軍的總兵力已經接近60萬,但他們之間的兵力差距已經由最初的10萬縮小到6萬。好吧,俄軍國內有百萬大軍,一直在通過鐵路運兵,庫羅帕特金也采用“誘敵深入、爭取運兵時間”爭取了半年,卻反而被大山巖一舉縮小了兵力差距。面對這個結果,庫羅帕特金簡直是哭笑不得。唉,誰叫咱們攤上的是不同的領導呢?一邊是隨著戰爭的進行在後方加緊挖掘征兵的潛力,一邊是不僅幹涉具體指揮,強令決戰,還在國內點燃了革命之火,使得大批受到教育有了覺悟的士兵拒絕開赴前線,眾多的運轉部門也因革命暴動而陷入混亂和癱瘓。

1905年,奉天一帶的暖風比往年都來得早一些,2月中下旬起就已經開始逐步解凍了,已經基本具備全軍出戰的條件。大山巖就不等春暖花開、種子發芽了,決定打響奉天會戰,日本全部的兵力都已經押在他的手上,大山巖決定孤注一擲,把奉天會戰當作最後的決戰,這也將是自日俄開戰以來,兩國最大規模的一次陸戰!

滿洲軍總司令部裏,大山巖下達了他的作戰計劃,很簡單:第一、第二和第四軍從正面發起進攻,鴨綠江軍進攻俄軍左翼,第三軍進攻俄軍右翼。

很顯然,“一面兩點”的布局還是為了實現日軍那個雷打不動的戰術——包抄。所以正面進攻的三個軍看上去人多,是大山巖的主力,其實還是次要戰場,庫羅帕特金那邊人也多,不多出動一點人就吸引不了他的注意力。

而鴨綠江軍和第三軍都是新加入戰場的生力軍,俄軍並不熟悉,大山巖就是依靠他們作為奇兵打開側翼的缺口,但包括鴨綠江軍在內,各軍其實都是為掩護第三軍服務的,大山巖真正的作戰計劃是在庫羅帕特金的主力被吸引到正面和左翼之後,由第三軍從右翼迅速插進俄軍防線,繞到俄軍後方,切斷奉天以北的鐵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