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利用“刺康”,孫文為革命籌款籌到了慈禧頭上!(第4/4頁)

“刺康事件”迷霧

1900年6月8日,孫文一行人與宮崎寅藏、內田良平、青藤幸七郎(日本退伍軍人)這三位日本人,乘船前往廣州方向。根據事先約定,李鴻章將派出一艘炮艇前往香港公海海面迎接孫文,把他們接到廣州。 孫文並沒有徹底冒險,他沒有登上炮艇,只是派出三位日本朋友作為他的私人代表前往廣州。由於五年內不得入港的禁令還沒有解除,孫文也無法到香港上岸,他就在公海上的船上等待著會談結果。 6月17日晚,劉學詢在他廣州的豪宅裏接見了這三位日本人。宮崎寅藏代表孫文,直截了當地提出了接受“招安刺康”的條件:第一,朝廷首先特赦孫文並保障他的生命安全;第二,朝廷負責償還孫文這幾年亡命天涯欠下的債務白銀十萬兩(或為十萬銀元,折合白銀約為七萬兩,日本人的記載較為模糊)。 劉學詢當即表示錢不是問題,他自己就能解決,第二天在香港先交一半,余下的部分像以前那樣匯款。至於特赦,這是慈禧本人才能決定的事情,劉學詢立即派人去向李鴻章請示。 然後大家就在劉宅等著李鴻章的回話了,“其間舉行了極度奢華的宴會”,大清隱形富豪劉學詢的奢華程度令這三位日本人都大開眼界。幾個小時後,李鴻章的指示來了:可以先向三位日本代表口頭承諾保證孫文的生命安全,至於朝廷的特赦,他需要向慈禧上折子,同時希望獲得三位日本朋友親自簽名的照片。 李大人的考慮是很周全的。他要向慈禧報告,慈禧一定希望看到事情的實質進展;日本人能夠提供照片,說明他們願意幫助孫文“刺康”,願意充當“刺客”,一定會增強慈禧特赦孫文的信心。 事情談到這一步,也算是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了。6月18日淩晨,三位日本人離開廣州,前往公海與孫文會合。奇怪的是,孫文似乎並不關心會談的結果,看到日本朋友的船已經回來之後,他起錨向越南方向開去了。在船上的宮崎寅藏等人急得大呼小叫,揮舞帽子,也不見孫文回應。 孫文為什麽要去越南呢?原來,孫文此行並不只是為了會談“刺康”而來,他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始終是為革命爭取資源。由於廣西是法國的勢力範圍,早在離開日本之前,孫文就曾找過法國駐日公使,希望法國能夠支持將來在廣西的革命。為了打動法國人,孫文又開出了“空頭支票”——革命成功後,可以讓法國在廣西擁有更大面積的租界。不過公使大人也很精,他首先“在道義上”對孫文的革命表示了同情,然後把皮球踢到法國在越南的殖民地當局,要孫文去那裏談談看。當然,最後的會談也是沒有結果的,大家的算盤都很精啊。 再說三位日本人這邊。沒辦法,孫文走了,他們只能繼續作為孫文的代表來推進“刺康”之事。根據之前與劉學詢達成的協議,三位日本人去了香港,在那裏拍好照片,簽上名字,與劉學詢在香港的人接上頭,一手交出照片,一手獲得“三萬金”,接下來,他們從香港乘船出發前往新加坡。此時的康有為正在新加坡,而三名日本人已經從劉學詢那裏拿到了暗殺經費,“刺康”即將開始! 奇怪的是,當日本人抵達新加坡後,才發現氣氛卻有些不正常。新加坡警察派專人把康有為隔離保護起來,又派出暗探監視日本人的一舉一動。很顯然,刺殺康有為還沒有開始,風聲卻已經走漏了! 宮崎寅藏只好托人請康有為出來見一面。康有為自然不會赴約,他派人送來一封信,信裏強調的是他現在被新加坡警察“保護得很嚴”,所以不方便出來見面。為了向曾經的恩人表示歉意,康有為還“送上百金”,算是給宮崎寅藏他們當作路費。 宮崎寅藏接到回信和“百金”之後,“大為憤怒”。他立即向康有為寫了一封信,表示要與康有為絕交,說康有為如果你輕信“行刺謠言”,未免就是小看我這個朋友,也小看康有為你自己了! 激將法並沒有換來康有為的赴約,而是等來了新加坡警察的搜查,當場搜出從劉學詢那裏得到的“三萬金”。此時,內田良平先期離開新加坡回日本,警方就把宮崎和青藤幸七郎帶走,拘役審訊一個星期後,把他們雙雙驅逐出境,並且規定五年內禁止進入新加坡。此時,一直沒有露面的孫文也出現了,他從越南趕到了新加坡,接上兩位日本朋友一塊離開。 “刺康”事件就這樣以一種極為離奇的方式落下了帷幕,整個事件十分撲朔迷離。首先,康有為確實提前得到了要刺殺他的情報,而向康有為提供情報的竟然也是一位神秘的日本人,於是康有為選擇了向新加坡警方報警。 雖然我們在記錄中無法找到這位日本人的姓名,只知道他是一位不知名的“日本僧人”,但是很簡單,無論此人是誰,提供情報的源頭一定是位十分清楚“刺康”核心機密的人,最大的嫌疑就是提前離開新加坡的黑龍會老大內田良平。 現在,通過孫文的表現,他對“刺康”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他並不是真的想刺殺康有為,至少不想親自參與,但又不想放棄利用慈禧和朝廷的需求為革命籌款的大好機會,於是一邊和劉學詢保持接觸,一邊又把日本人拉進來,最後讓三位日本朋友作為自己的代表,或者說利用日本人去做,而他自己,除了要錢,從來沒有深度參與。孫文在這件事情中確實表現了“能夠勾連各種人物,但又超然事外”的“老大”的風範——只是與慈禧理解的“老大”風範並不相同。 而日本人更是有著自己的算計,他們與孫文並不是完全一條心的,支持孫文革命說到底也只是為了日本的利益。如果說在長期的接觸中,宮崎寅藏多少還有把孫文當朋友的意思,而內田良平一直是日本軍部的棋子。很顯然,日本政府雖然認為康有為的利用價值在下降,但他的死去對日本並沒有任何好處。更重要的是,日本人也無法確定,在完成“刺康”之後,孫文會不會真的就接受了“招安”,從此去朝廷過好日子告別革命了。若孫文“告別革命”,這與日本的利益戰略相違背,這是日本政府並不願意看到的。 但日本人又必須對劉學詢和李鴻章方面有個交代,畢竟“三萬金”已經到手了,拿了活動經費不辦事那也是說不過去的,這應該就是內田良平主動把情報透露出去的原因:兩位日本人被警察抓住並驅逐出境,也算是對李鴻章的一個交代了。 接下來的事情我們知道了,6月21日,北方的慈禧與八國聯軍開戰,李鴻章、張之洞等大佬開始考慮自己的退路和出路,野心勃勃地瞄準了首任“總統”之職,在“東南互保”的背後布下了“東南共和”的局。 而孫文也意識到,清軍正在北方與八國聯軍作戰,這和五年前的甲午戰爭一樣,這又是一次發動起義的良機。在五年前的廣州起義中,孫文還無法推出一個有足夠影響力的人作為號召,無法獲得國際勢力的支持。現在,通過劉學詢,孫文已經了解到了李鴻章大人也懷有一顆“異動的心”,這就好辦了。孫文決定,策動李鴻章,串起各方勢力,再一次發動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