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光緒死亡之謎(第3/4頁)

慈禧毒殺了光緒?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光緒死於謀殺的可能性非常大,而最大的嫌疑人自然就是慈禧。一直以來,只有慈禧能掌控光緒的醫藥、身邊的內侍和生死,也只有慈禧是那個既能謀害光緒又不會被追究的人。 不過奇怪的是,當時流傳最廣的最大嫌疑人卻不是慈禧,而是把矛頭指向了另外一個人——袁世凱。 朝袁世凱潑汙水的,自然就是康有為。 11月14日,光緒去世的同一天,在海外的康有為得到消息後,立即給美國總統羅斯福拍了一封電報,指責是袁世凱謀害了光緒,請求美國聯合其他“民主國家”,對大清王朝的權力變動不予承認,阻止慈禧任命的攝政王載灃、袁世凱等大清反動勢力上位。很顯然,此時的康有為雖然消息靈通,但並不十分了解朝廷內幕,他還認為載灃和袁世凱是一夥的,把他們捆綁在一起營造一個“反動集團”,想拉美國下水去幹涉大清內政。 羅斯福方面沒有回音,康有為只好第二次致電,這次他倒沒有把袁世凱和載灃捆綁在一起,也忘了剛剛說的載灃是反動勢力。電文中聲明的是袁世凱正在利用隆裕太後“破壞世界和平”,希望美國軍隊能夠保護他秘密進入美國駐北京使館,親自與載灃會面,挽救大清局勢。 羅斯福方面還是沒有任何回復。康有為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在海外大肆發表文章,攻擊袁世凱:袁世凱“出賣”變法,倒向慈禧,害怕將來被光緒反攻倒算,於是在慈禧去世前謀害了光緒。康有為還呼籲攝政王像當年康熙除鰲拜那樣,誅殺袁世凱。 康有為這麽做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慈禧時代結束了,康有為急切地想重返大清政壇,而袁世凱是清楚他當年圍園殺後內情的,不除去袁世凱,康有為的目標就無法實現,只好先倒打一耙。 雖然光緒去世時,康有為不僅沒有在現場,連在大清國內都沒有,但他這種“權臣害皇上”的說法影響了很多人,之後的每一個傳言都煞有介事,比如傳說光緒臨終前曾下密詔給隆裕或者載灃,殺掉袁世凱。《舊京瑣記》還記載:光緒生前每天寫“殺袁世凱”泄憤(日書項城名以志其憤),就連後來的溥儀在寫作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時,也寫道他“聽人說,光緒是被袁世凱派人用藥害死的”。 這些說法都繪聲繪色,然而卻是站不住腳的。要知道光緒被慈禧幽禁於中南海的湖心孤島瀛台,一直被慈禧派人嚴格“保護”,首先就是防止光緒自殺,其次正是要防止有人謀害光緒。光緒一死,就破壞了慈禧以太後名義臨朝訓政的模式,所以說,除非有慈禧的旨意,任何人包括袁世凱在內,都是無法在守備森嚴的皇城之內謀害光緒的。 那麽慈禧會不會指使袁世凱或者奕劻謀害了光緒?只要仔細想想,這個可能性也是沒有的。 很簡單,謀害光緒,這是慈禧在為她去世後的最高權力布局做安排。此時此刻,最需要防備的就是慶袁這樣的權臣,防止他們插手此事,否則慈禧就得付出與他們合謀的代價,比如授予他們在自己去世後更大的權力,而光緒的一切原本就掌控在慈禧手裏,她只要交給身邊一個小小的太監去辦就可以了,慈禧“殺雞焉用宰牛刀”? 多年以後,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在《啟功口述歷史》中講述:他的曾祖父溥良曾經看見一個太監奉慈禧之命給光緒帝送去一碗“塌喇(酸奶)”,不久,光緒死了。 光緒到底是不是死於一碗“酸奶”?多年以來,啟功的這種說法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但我們知道,時任禮部尚書的溥良是在9日入宮向慈禧復命,恰恰在11日,光緒的病情急轉直下,至少從時間地點上說,溥良所言是經得起檢驗的。 民國二十年(1938年)左右,光緒的陵墓被盜,地宮和棺槨被打開,屍體被丟在棺材外(在此嚴重譴責一下盜墓人士)。雖然盜口當時就被填埋了,但屍骨一直暴露在外,直到1980年才被有關部門重新清理和封閉進棺槨。在封閉之前,當地縣城醫院和防疫站曾對屍骨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檢測,結論是:沒有發現外傷和明顯中毒表現。但鑒於當時的檢測水平,這並不是一次精密的檢測,好在封棺之前,有關部門把光緒的一些頭發、遺骨和衣服另外保存了下來,留待日後再檢。 從2003年開始,更加權威的部門又對這些保留下來的遺物進行了檢測,這次有一個重大發現:光緒的頭發、衣服等含有高濃度的三氧化二砷,這是砒霜的主要成分。現在,只要我們能夠有力地排除光緒陵墓被盜時沒有受到汙染,盜墓人士當時沒有使用同樣可能富含三氧化二砷的消毒粉劑之類,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光緒死於砒霜中毒,準確來說是急性腸胃型砒霜中毒,也可以正式聯想到那碗“酸奶”了。 只可惜,當時盜墓的現場也許永遠無法還原了。光緒到底是不是死於謀害?兇手是不是慈禧?歷史也許在這裏留下了一個永遠的謎案,我們只能期待將來會有新發現了。 而我們說慈禧有謀害光緒的最大嫌疑,並不只是從光緒死亡的過程來推斷,還因為她對去世後的權力布局,正是在這場慈禧一生中最後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權力布局中,隱藏著謀害光緒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