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國共合作(第2/3頁)

杜聿明的關東行,卻順利得難以置信。

10月28日,杜聿明飛抵長春,會見馬林諾夫斯基元帥,洽談接收東北事宜。

藍眼睛的“東北王”滿臉笑意:“我們蘇聯始終要同中國人民友好的,蘇中友好關系,我深信是永久的,因為我們早就有了傑出的孫中山和列寧他們兩人的友誼。……杜將軍帶領中國軍隊接收東北的領土主權,蘇軍很歡迎,你們從海路、陸路來,我們都歡迎。”⑦。

杜聿明當即提出,請蘇軍在營口掩護國軍登陸。馬林諾夫斯基不但表示同意,還畫了一幅蘇軍位置圖,寫明蘇軍營口警備司令及掩護國軍登陸要旨,送給杜聿明。臨別,這位元帥一再表示,歡迎杜將軍早日再來長春,蘇中共同攜手合作,兩國人民過和平生活。

1938年後就和美軍打交道,對美軍將領的驕橫跛扈深有體會的杜聿明,對這位蘇軍元帥的印象極好,他簡直有些憤憤不平了:都說對蘇外交棘手,扯談!

6天後,杜聿明帶著馬林諾夫斯基的“聯絡圖”,乘美艦“脫羅爾號”駛進營口港後,卻發現蘇軍已不知去向,中共已經接管營口,正在進入陣地,準備用槍炮歡迎他,儒將杜聿明再好脾氣,大概也不能不咬牙切齒迸出一句:這個姓馬的俄國佬!

此前,國軍曾試圖經大連進入東北。蘇軍說大連是商港,允許軍隊登陸就違反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企圖在葫蘆島登陸,也同樣受阻。未了,只剩下一處由美國老大哥控制的秦皇島。而從那裏闖關東是條漫長的路,一路都得用槍炮開路。

這邊軍隊還未運完,那邊南京7千學生上街=屏蔽廣告=,高呼“蘇軍必須立即撤出東北”、“打倒新帝國主義”、“蘇聯等於德國加日本”。國民黨本想借此給蘇聯施加壓力,以便順利接收東北,斯大林卻順勢突然下令蘇軍撤退,把國民黨閃了個倒憋氣。八路軍則一八路,填補了蘇軍留下的真空。

斯大林把蔣介石泡了,泡在臘月天的松花江裏,泡個烏眼青,透心涼!

總導演是美國

如果從頭道來,美國在中國8年抗戰前4年中扮演的角色,是極不光彩的。它不斷增強對日輸出廢鐵、汽油、棉花、橡膠等物資,在中國軍民的鮮血和白骨上發財。直到日本開始向南洋擴張,這種血腥買賣仍未停止,其中汽油輸出反見增加。

日本投降前,美國的行為也不光明正大。

1944年底,美國聯合參謀總部認為德國投降後,尚需18個月才能打敗日本;如果蘇聯不對日作戰,美軍將付出傷亡1百萬人的代價。

美國軍人的鮮血固然金貴,蘇聯軍人的生命也不是鹹鹽換來的。斯大林說,出兵可以,得有條件。於是,就有了那個雅爾塔秘密協定,就有了三國四方黑土地的碰撞。

天上轟轟隆隆,地上轟轟隆隆,海上轟轟隆隆,由南向北,蜂蜂擁擁地轟轟隆隆。

美國人倒不諱言,說那是不明飛行物甚麽的。

美軍中國戰區司令魏德邁,得意又豪邁:“這無疑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空中軍隊調動。”⑧。

美國總統杜魯門稱:“運往華中、台灣、華北之軍隊共十四個軍,內有三個軍系空運者,十一個軍系海運者,美國僅為空運一項即耗費三億美元。”⑨。

還把自己的海軍陸戰隊,轟轟隆隆地開進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島,為國民黨搶占華北和東北保持戰略據點。

再加上盟軍遠東戰區最高統帥麥克阿瑟早已下達的那項命令:在華日軍,只能向國民黨軍隊投降。

“八·一五”後,美國就這樣在中國寫下了它的最初幾頁歷史。

延安共產黨人心裏明鏡兒似的:如果沒有美國插手,抗戰勝利後,整個華北和東北就都是他們的了。

但這還不至於影響美國在中國的選擇。

今天,人們很喜歡講“機會均等”。其實,機會從來都是個勢利眼兒,喜歡取悅強者。

美國既有力量,又有機會,它在中國幾乎可以隨意進行選擇。它可以選擇共產黨人。一份來自美軍駐延安觀察組的,希望如此選擇的內容翔責的報告,就擺在白官決策人的寫字台上,它可以選擇第三次國共合作。這最符合中國老百姓的意願,它也確曾為此奔走過。可它最終還是選擇了國民黨,選擇了像扶不起的阿鬥一樣的蔣介石,結果,它不但丟失了希望在中國得到的一切,還丟失了臉面。

能夠抓住機會的,才是真正的強者。

美國和蔣介石雖然也不時發生齟齬,但比之蘇聯和中共,美國這位老大哥對小兄弟,要“哥兒們夠意思”得多。

蘇聯對中共的支持,是以不刺激美國為前提的。

在日本,蘇聯也要求有自己的占領區,美國不同意,它就作罷了。在朝鮮,蘇軍小心翼翼地不去觸犯38度線以南的美國的利益,日本投降後,很快撤回38度線以北。對中國,斯大林曾多次向美國表示:“美國應該而且可能在這方面起領導作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