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從貴人到太後:26歲慈禧掌控大清(第6/16頁)

皇後一直沒有懷孕,懿貴妃長出一口氣,但這時,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

因為玫貴人生下了一個兒子。

玫貴人一直是個心機很重的女人,在這一點上甚至並不比懿貴妃差。在與懿貴妃第一次鬥爭中落敗後,她審時度勢,表面歸順,暗地裏卻一直在積蓄自己的力量,想方設法親近鹹豐,偷偷地懷孕,然後在鹹豐的保護下順利地生下兒子。鹹豐大喜,立即封她為嬪,並打算在皇子滿周歲時進一步加封為妃。

消息傳來,懿貴妃勃然大怒,真是小看了玫貴人了,竟然被她鉆了空子!一旦她的皇子長大成人,憑玫貴人的心機,一定是將來太子人選的有力競爭對手。決不能讓這個孩子平安長大!

雖然在鏟除麗妃和雲嬪的過程中,玫貴人都功不可沒,幫了自己一把,但如今的懿貴妃已經具備了對敵人毫不留情的手腕和心理,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鏟除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障礙!

一個歹毒的計劃在懿貴妃心裏形成了。

她又拿出自己所有的錢,用巨資收買了玫貴人的貼身宮女,讓她在嬰兒食物中摻進慢性毒粉,幾個月後,玫貴人孩子夭折,鹹豐的第二個兒子終於就這樣離他而去了。

玫貴人知道是懿貴妃下的毒手,但是她在鹹豐面前的哭鬧已經換不來結果,在處理朝政上,鹹豐已經無法離開懿貴妃,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鹹豐的意思是玫貴人少安毋躁,以後還有懷孕機會,下次哪怕是送出宮去,也一定會讓孩子平安成長。

鹹豐的計劃是完美的,可是,他不能理解一個女人痛失孩子的那種心痛,玫貴人有冤無處申,加上出身低微,宮裏連對她表示同情的人都沒有,帶著滿肚子的委屈和怨恨,玫貴人脾氣越來越暴怒無常。鹹豐一向是個只找樂子的人,覺得她不可理喻,跟麗妃一樣,也任她自生自滅。

有句話說,要一個女人的命的不是後悔,而是想不通。從麗妃到玫貴人,再一次印證了這個道理,她們都是想不通的人,因為想不通而殘害了自己。在後宮,一個要必須面對的現實就是:想不通也得想通,你不能指望讓皇帝來讓你想通。皇帝回到後宮是來尋找放松的,他還指望你去安慰他,而不是要他來安慰你。

就這樣,懿貴妃成功地實現了她的目標,她已經在嬪妃爭鬥中一騎絕塵,打遍後宮無敵手,成為了後宮事實上的皇後,宮裏其他的嬪妃再沒有懷孕。而懿貴妃也一直沒有放棄她的防備,成功地讓鹹豐斷子絕孫。以至後來鹹豐劍走偏鋒,寵幸了一位宮女,宮女意外受孕,通過情報網,這個消息第一時間傳到了懿貴妃耳朵裏,宮女的生死在宮裏是基本沒人管的,懿貴妃就派人將宮女連同她腹中的胎兒一塊兒毒殺。

而鹹豐的生命也將走到了盡頭。

1861年7月,31歲的鹹豐皇帝一命嗚呼。他死亡的原因在史料中存疑,有人認為他是服用春藥過度,也有人認為繁重的朝政國事讓他心中郁結,盛年早逝。無論怎麽說,皇宮裏即將迎來一位新的主人。

他就是懿貴妃的兒子,四歲的載淳繼位,年號祺祥。在死前,鹹豐似乎預見到了將來無人可以壓制住懿貴妃,不僅規定由自己生前最親近的八位大臣共同輔佐年幼的皇帝,還給了皇後鈕鈷祿氏一道密旨,如果將來懿貴妃圖謀不軌,你可以將懿貴妃處死!

而為了防備八大臣挾持年幼的皇帝,鹹豐又同時給了懿貴妃和皇後復核朝政的權力:八大臣議定的事項,還必須通過皇後和懿貴妃同時蓋章簽發才可生效。

所以現在,皇權爭鬥的焦點集中在後宮和權臣之間,雙方都想收回對方手裏的權力,看誰下手快。

懿貴妃發揮了冷靜和識人用人的特長。誰是目前的敵人,誰是可能的朋友。她首先解決了這個權鬥的首要問題,同在後宮的皇後鈕鈷祿氏當然是聯合陣線裏的人,但懿貴妃的眼光並沒有只局限在後宮內,她在朝中找到一個強勢人物——恭親王奕(xīn)。

奕是鹹豐的親弟弟,當年的鹹豐就是在擊敗他後繼承皇位的,為了防備奕,鹹豐並沒有將奕排在八位顧命大臣之列,而懿貴妃清楚地知道,奕在朝中擁有很大的權勢——他的身後有一個最廣大的利益集團。

這個集團就是新興的漢人官僚,按照祖制,朝廷的統治基礎一直是滿人官僚,對漢臣處處戒備,而奕是比較“開明”的,他的身邊團結了一批新興的漢臣。他們熱衷“洋務”,力求改變,已經有實力取代保守腐敗的滿人官僚集團,成為朝廷新的統治基礎。

懿貴妃敏銳地抓住了這一點。在後宮危急的時刻,就像當年起用曾國藩對付太平軍一樣,可以聯合恭親王,用“議政王”的無上頭銜,換來他對後宮的支持,發動政變,一起幹掉八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