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東部烽煙

李密的苦衷

所謂東部指的是長安以東、以洛陽為中心的地帶。

就在李世民平定西秦的同時,東部的李密、王世充、宇文化及三位猛人互相之間不斷地幹架,打成了一鍋粥。

李淵之所以能夠順利地一路打向長安,是因為有李密這個“本家小弟”在東部堵住隋軍的主力,從而使李淵避免了腹背受敵。

在李淵攻打長安、平定西秦的過程中,李密在東部與駐守洛陽的隋軍主帥王世充大戰了六十多次,雙方半斤八兩,基本打平。雖然不分勝負,但是李密已經很疲勞了。

為了一個洛陽,值得嗎?誰都知道長安才是成就帝業的地方,李密當然也知道。但是他無法像李淵那樣,大踏步地向長安走去,李密有自己的苦衷。

李密用計殺掉翟讓成為了瓦崗軍的首領,但是瓦崗軍的班底畢竟是人家翟讓組建的,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除了一把手換人之外,瓦崗軍的內部結構並沒有什麽實質的變化。

那麽瓦崗軍的根基究竟是什麽呢?答案是:山東豪傑勢力。也就是說除了李密是關隴人之外,瓦崗軍的成員大部分是山東人。在這些人眼中,洛陽和長安並沒有什麽分別,長安有的財富,洛陽都有。指望山東人大老遠地去攻打人生地不熟的長安,白癡才會這麽做。

而且李密即使攻打長安,也沒有把握,雖然其身份是關隴望族,但實際上他在關隴地區沒有任何根基,他不像李淵那樣,在關隴地區有自己的根據地,進入長安後得到了“三秦士庶”的熱烈歡迎。李密除了那個世襲蒲山公的爵位之外,什麽也沒有。

所以結論就是:李密雖為瓦崗之主,實際上是個孤家寡人,為此他必須委曲求全地團結山東豪傑勢力,不得不將自己的目標指向洛陽。但是拿下洛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王世充的努力下,洛陽如同銅墻鐵壁一般,前後60余戰,洛陽還是原來的洛陽。

最令李密郁悶的是到現在為止,自己還沒有一塊穩定的根據地。李淵有長安,王世充有洛陽,蕭銑有江南,杜伏威有江淮,竇建德有河北。而李密到現在為止還只是一個山大王。

人到了一定程度上,就會開始追求穩定。李密也不例外。當然,李密得到了讓自己穩定的機會。這個機會出現在宇文化及打來的時候。

對策

宇文化及殺掉楊廣後,帶領宇文智及、司馬德戡、裴虔通等一幹人馬,一路西歸,他們的目的地是關中。想要到達關中,必然經過洛陽。當時守在洛陽的是楊廣的孫子越王楊侗。

聽到宇文化及到來的消息,楊侗的第一反應是———滅掉宇文化及。都說殺父之仇要報,難道殺爺之仇就不報了嗎?殺爺之仇也是仇,宇文化及你就在洛陽這交待了吧!

當然,楊侗現在是有心無力,李密在洛陽城外,不斷地搗亂,要是沒有王世充,也許自己現在早就做了李密的俘虜,說不定下場也和他爺爺一樣。此時,楊侗當然想不到,自己的結局真的和他爺爺一模一樣。

指望王世充去打宇文化及,是不現實的,李密已經讓他傷透腦筋了,再去打宇文化及,王世充非得吐血身亡不可。而且李密誰來料理?除了王世充能和他叫板之外,誰也不行。

難道就讓宇文化及這麽大搖大擺地回關中,楊侗顯然不甘心。真的沒有辦法嗎?

答案是否定的。

此時,一個叫元文都的人給楊侗獻上了一條計策。元文都,史書記載他性格耿直,明辨有器幹,當時的官職是內史令。他的計策是:讓李密去打宇文化及。

李密去打宇文化及?沒錯!

這是一條非常好的計策,而且是一條除狼去虎的計策。一石二鳥!

元文都知道李密現在已經很疲勞了,圍攻洛陽,不過是想找個穩定的地方發展自己。既然如此,那就讓李密進來,前提是消滅宇文化及。

滅掉宇文化及,讓李密入洛陽輔政,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分化瓦解瓦崗的力量。這樣做,至少比現在和李密死磕要好很多。即使李密不肯進洛陽,相信到那時李密一定會比現在更加疲憊不堪,到時再讓王世充滅掉李密。嗯,很好!

在元文都看來,這個計劃簡直堪稱完美。其實這個計劃有一個漏洞。

李密得到了楊侗的詔書,詔書的內容大致為,赦免李密的罪過,以前既往不咎,而且拜李密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台行軍元帥,封魏國公,可以入朝輔政。當然詔書的最後一句話是:目前東都事緊,先即刻消滅宇文化及。

楊侗的詔書讓李密不禁心潮澎湃,奮鬥了這麽多年,現在終於有了棲身之所。不過李密的野心,只讓他輔政是不甘心的,他的目標是那個萬人之上的寶座。先進到洛陽再說,來日方長,李淵可以讓楊侑將皇位禪讓給自己,我為什麽就不能讓楊侗這樣做?到現在為止,李密始終保持著那份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