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虎牢關之戰

絕不後退

王世充似乎開竅了許多,面對李世民猛烈的圍攻,指揮鎮定自若,依稀找回了當年抵禦李密圍攻時的感覺。

洛陽城經過多年的攻防戰洗禮,已經成為了一個戰鬥堡壘,城中抵禦攻城的武器可謂是應有盡有。投石機、弩車、木擂、狼牙板一應俱全,就看你喜歡哪種死法。

而且這些武器經過王世充手下人的刻苦鉆研,基本上都升級到2.0版本,性能俱佳。例如投石機,可以將50斤重的石塊拋出300米遠。再例如弩車,王世充所用的弩車是用八張弓撐起來的,弩箭的粗細可以和車輻一比高低,而且箭頭和斧頭一樣大小,射程達到750米!

也就是說,唐軍在攻城的時候,距離洛陽城1000米時,就得開始著手做好防護準備,否則被打中的話,即使不死,也會打你個生活不能自理。

現在我們終於明白,當年李密為什麽經過百余戰也沒有攻下洛陽的原因了,在那個冷兵器的時代裏,一個城池如果擁有這樣高科技的武器,無論攻城的軍隊戰鬥力多強,相信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這一次,唐軍和當年的瓦崗軍一樣,同樣也是吃了不少苦頭。一連十多天,在李世民的指揮下,唐軍猛烈地攻城。但是越猛烈,傷亡越慘重。

有很多次眼看唐軍就要爬上城墻,結果被守城士兵放下的狼牙板砸得腦漿崩裂,掉下城頭,死屍倒地!

看到這種情況,唐軍士兵開始有了一些厭戰情緒,在他們看來,今天倒下去的是戰友,明天倒下去的也許就是自己。關鍵的問題是,這種死法實在是太恐怖。

於是,在唐軍內部,開始出現了反戰的聲音,很多將領紛紛要求撤軍,他們的理由很簡單:來日方長,部隊不能打光!

當一場戰爭面臨兩種抉擇時,考驗的是主帥的決斷能力。

是戰?還是撤?坦白地講,在李世民的字典裏,是永遠沒有“撤退“這兩個字的,當然有意識的撤退除外。在李世民的心中,永遠都是向前、向前、再向前!

平定薛舉時我做到了,剿滅劉武周時我也做到了,現在攻取洛陽我依然能夠做到。不!決不能撤!

李世民忽然想到了李密,李密本來有希望打敗王世充的,但正是攻取洛陽的優柔寡斷,最終導致了李密的失敗。李密的教訓就在眼前,李世民當然不會忘記。

洛陽現在已經是一座孤城,從一開始到現在,李世民堅信,這一戰將是最後一戰。再堅持一下,就會到達勝利的彼岸。成功不是瞬間的爆發,它源於你遇到苦難時再堅持一下的信念,源於你在遇到挫折時再奮力拼搏一下的勇氣。

“洛陽一日不破,大軍一日不還!今後膽敢言班師者,斬!”李世民的話語擲地有聲,他明白此時自己作為主帥,意識絕對不能被屬下所左右。

有的時候,力排眾議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的,其間考驗的是領導的魄力。李世民是很有魄力的,眾將也不敢再喊撤兵,但是管得住嘴,卻未必管得住心。

你是主帥,這不假,但是堅持攻打洛陽並不是最高指示。說白了,這麽猛攻洛陽,傷亡這麽慘重,你老爹真的願意嗎?於是,撤兵的聲音雖然消失了,但另一種聲音又開始響起———向長安匯報洛陽戰況。

眾人主張向長安匯報洛陽的戰況,其實是想借李淵來壓制李世民,相信李淵如果知道了唐軍現在的狀況,一定會下令班師。眾人的這個想法,李世民心裏清楚得很。

李世民覺得這對於自己來講也許是個絕好的機會。眾人借李淵來壓制李世民,李世民為什麽就不能借李淵來反壓眾人。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向李淵匯報?

匯報工作固然很重要,但為了達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如何匯報工作更重要。也就是說,本次匯報工作的人必須是主戰派。於是,李世民決定讓軍事參謀封德彝趕回長安向李淵詳細匯報洛陽的戰況。之所以讓封德彝去,除了他能從戰爭的專業角度來匯報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是李世民的人。

事實證明,李世民派封德彝去是無比正確的。封德彝到達長安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長,向李淵詳細匯報了洛陽的戰況,既然是主戰派,當然也肯定積極說了很多繼續攻占洛陽的好處。總之一句話,封德彝圓滿完成了本次匯報工作的任務。李淵下令繼續猛攻洛陽。

這件事,在洛陽之戰中,雖然是個插曲,但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講,卻是一個很好的啟示,那就是無論做什麽事———時機要把握,目標要明確,方法很重要,用人要過硬。只要你做到這四點,你的人生將會一片光明。

得到了最高指示的李世民,心中好像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他發誓,無論多麽艱難,一定要把洛陽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