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二次圍剿

被忽視的人

劉黑闥北逃突厥,最受牽連的當屬徐園朗。

這位糊裏糊塗被拉下水的仁兄,在知道劉黑闥逃跑後,當即差點暈了過去。

兄弟你實在是不夠意思啊。逃跑不要緊,提前報個信啊。

徐園朗現在的處境相當尷尬。

接著投降嗎?要知道“狼來了”只能喊一次!將對抗唐朝進行到底嗎?說實話,徐園朗實在沒有這個實力。但是徐園朗明白一個道理:造反這條路,走上了就不能再回頭。所以,權衡再三,徐園朗決定將造反事業進行到底。

這是個果斷的決定,也是個自尋死路的決定。

四月八日,李世民在短暫地離開河北前線、回長安匯報戰果後,率軍在黎陽集結,直趨濟陰,目標直指徐園朗。

在李世民看來,失去劉黑闥的支持,徐園朗純粹是螳臂擋車。現在趁著徐園朗驚魂未定,李世民準備開動唐朝這輛隆隆的戰車,碾死這只不識時務的“螳螂”。

在唐軍的大舉進攻下,徐園朗節節敗退,李世民連克十余城,徹底讓徐園朗成了驚弓之鳥。

在這一戰中,李世民還有個意外的收獲,由於唐軍聲勢浩大,不僅讓徐園朗僅有招架之功,而且威震淮、泗地區,有一個人表示歸降唐朝。

這個人就是杜伏威。

到現在為止,由於角色太多,所以我們先讓這位仁兄和大家打個招呼,關於他的事情,我在後邊會詳細說明。

李世民一鼓作氣,最後打得徐園朗只剩下一座城———兗州。

秋後的螞蚱———沒幾天蹦頭了。用這句話來形容徐園朗的現狀,一點不過。就在李世民準備最後解決徐園朗時,朝廷的一張詔書,遞到了李世民的手上。

“秦王勞師遠征,不辭辛苦,今全境悉數平定,歸京聽候封賞!”

很明顯,朝廷一直沒有放松對李世民的警惕,現在全國基本上已經穩定下來,所以李世民同學,你也該回家了吧。

沒辦法,詔書就是命令。李世民不得已將圍攻徐園朗的任務,交給了淮安王李神通和大將李世,自己帶領本部兵馬返回了長安。

對於李世民來講,這也是個好事,早日回到長安,至少可以了解朝廷的動態,最重要的是了解太子李建成的動向。所以,對於詔書中的命令,李世民絲毫沒有猶豫。但是,所有的人似乎都忽略了一個人的存在。這個人就是劉黑闥。

劉黑闥雖然失敗了,但是並沒有徹底完蛋。而且,生性好勇鬥狠的劉黑闥是不會甘心就此消沉下去的。在北逃突厥的兩個月後,劉黑闥充分發揮他外交的才能,引來突厥的騎兵南下,繼續和唐朝作對。

我胡漢三回來了!

一般說來,還鄉團都是要做些壞事的,劉黑闥做的不能說是壞事,但是對於唐朝來講,卻是一件很頭痛的事———邊境騷擾。

武德五年(622)四月二十一日,劉黑闥開始了第一波攻擊,首戰大獲全勝。唐將並州總管李大恩戰敗被殺。

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其實,李大恩的死歸根到底是內部原因。

就在李世民和劉黑闥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駐守並州的李大恩忽然探聽到一個重要的消息———突厥發生饑荒。而當時馬邑正被突厥占領,代替突厥人駐守馬邑的是一個叫苑君璋的人。

苑君璋本來是劉武周的手下,劉武周死後,被突厥封為大行台,在突厥人的支持下,進犯代州(今山西代縣),被唐軍擊退。

武德三年(620),苑君璋卷土重來,攻陷了馬邑,並以馬邑為根據地準備建立割據政權。可是苑君璋的手下都是中原人,這些人大都思念家鄉,對突厥人基本上沒什麽好感,所以經常勸他脫離突厥,投降唐朝。但是很長時間以來,苑君璋依靠突厥人才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拿了人家的錢財就要替人家消災。

吃了人家突厥的,就得替人家當炮灰。所以無論手下人如何磨嘴皮子,苑君璋就是雷打不動。一來二去,手下有很多人開始離他而去,漸漸地,苑君璋勢力大大減弱。

這一次,李大恩探聽到突厥發生饑荒,他覺得這是個機會———奪回馬邑的機會。但是,李大恩面臨著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兵少。所以,他當即將這個消息上報給了李淵,希望朝廷能夠派兵增援自己,趁著突厥發生饑荒,全力奪回本屬於唐朝的地盤———馬邑。

很快,這個計劃得到了李淵的批準,而且為了支援李大恩,李淵特意派典內少監獨孤晟率軍協同進擊馬邑。

到現在為止,所有的計劃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如果就此進行下去,奪回馬邑當在情理之中。壞事就壞在這個獨孤晟的身上。

本來雙方約好在馬邑會師的時間,李大恩按照約定的時間準時到達了馬邑的外圍,但是獨孤晟卻拖泥帶水,沒有按時到達。李大恩知道憑著自己手中這點人,要想攻下馬邑純粹是扯淡,無奈之下只能暫時撤退到新城,等待獨孤晟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