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落寞的太上皇

大唐帝國在李世民的手中,變得無比強大,長安已經成為了一座萬眾矚目的城市,經歷了隋末的動蕩之後,中原大地終於重新煥發出生機。

李世民是最興奮的,因為他是這個國家的最高掌權者,當然除了他之外,身為太上皇的李淵無疑也是很欣慰的。

因為他是這個帝國的開創者!

不過此時的李淵已經是重病纏身,再也不是當年晉陽起兵,打進長安意氣風發的唐國公了。

在李靖拿下伏俟城不久後,躺在病床上的李淵得到了消息,他滿臉皺紋的臉上綻放出了久違的笑容,之所以說是久違,是因為自從當了太上皇後,李淵的心裏一直充滿煩惱。

皇帝的老爸難道也有煩惱?

沒錯!

這種煩惱,完全是起源於李淵的一種矛盾心理。

自從退位後,李淵就搬出了太極宮,離開了那座代表最高權力的宮殿,搬到了弘義宮居住,李世民為了讓李淵安享晚年,將弘義宮改名叫太安宮。

搬到太安宮的第一天晚上,李淵一夜沒有合眼,地位的轉變,形勢的突變,讓李淵有些始料不及,同時瞬間的孤寂,讓身為太上皇的他產生了巨大的心裏落差。

不遠處的太極殿,依然可以聽到朝臣慶賀李世民登基的歌舞聲,只是那一段段動聽的旋律在李淵聽起來,不免有些淒涼。

他想重整旗鼓,努力改變一切。

但又有什麽辦法能夠改變呢?如果李淵真能改變這一切的話,他也就不會從那個皇帝寶座上被李世民請下來了。更何況他的年齡已經使他禁不住一絲風浪的拍打了。

還是面對現實吧!現在的處境至少比當年隋文帝楊堅要好很多啊!

此後的日子裏,李淵基本上不再過問朝政,只是用看書、賞花、下棋來消磨時間,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玄武門事變的心結終究是無法解開的,他不甘心看著李世民改變了自己先前設計好的一切,可是卻又無力改變。

正是這種復雜的矛盾心態,讓李淵的內心始終充滿煩惱。

貞觀三年,老臣裴寂的病故,讓李淵的心靈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擊,為此,一連很多天,李淵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要知道在諸多大臣中,裴寂是李淵最為信任的人,兩個人甚至已經超越了君臣之禮,成為了一對惺惺相惜的摯友,李淵不會忘記兩個人在一起喝大酒裝孫子的那段歲月,也不會忘記晉陽起兵時,裴寂捐出的鎧甲和馬匹讓他頃刻間有了踏實的感覺,更加不能忘記為了自己成功登上帝位,裴寂甘願帶領群臣做鋪路石。

可是現在,斯人已去,獨留自己空悲切,李淵淚流滿面,禁不住發出了:“公為台司,我為太上,逍遙一代,豈不快哉”的悲鳴,只是這一切都已經不可能實現。

貞觀四年平定東突厥後,李世民設宴慶功,身為太上皇的李淵也出席了這次盛宴,這是李淵逝世前為數不多的快樂時光,突厥問題的解決,讓李淵激動的淚流滿面,要知道為了大唐帝國的建立,李淵曾經沒少向突厥人妥協。

這次宴會,是李淵退位四年多來說話最多,笑容最多的時候,激動之余,他還親自彈起了琵琶,時而婉轉,時而激昂,那感人的旋律、美好的回憶,已經和李淵自己完全融合在一起,當時就連李世民也高興的跳起舞來,文武百官一醉方休,直到深夜李淵才返回太安宮。

李淵最後的一次公開亮相是在貞觀八年(公元634年)三月,這一年,李世民已經被尊為“天可汗”,為了顯示大唐帝國的國威,李世民特意在城西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而作為太上皇的李淵當然要到場。

這次閱兵儀式,讓李淵想起了當年晉陽起兵時的誓師大會,於是他全然忘記了自己已經是一個六十九歲高齡的老人,大聲慰勞將士們,頻頻向將士們揮手致意,只是此時他的手已經開始有些顫抖。

或許是這次閱兵興奮過度,或許是長時間的矗立在外,這一年的秋天,李淵染上了風疾,也就是從這時開始,李淵再也沒有能夠站起來。

這次在病床上聽說唐軍在西部的大勝,李淵笑了,他的笑容很像孩童,單純,沒有一絲雜念,在他看來,這個國家只要能夠繁榮昌盛、四方來賀,自己也可以瞑目了,而先前的不甘心,隨著他即將走到人生的終點,一切都已釋然。

只是,在他的心中,似乎還有些遺憾,今天的盛世局面本應該有更多的人看到,李建成、李元吉、裴寂、李智雲、李玄霸、平陽公主,以及自己的妻子竇氏夫人,甚至還有劉文靜;想到這裏,李淵的眼角淌下了一絲淚水。

他緩緩地閉上了眼睛,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真的很難做到徹底的了無牽掛!

“園陵制度,務從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