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揮霍資本

李唐皇室雖然以武力奪取天下,但自古以馬上得天下,不能以馬上治之,所以唐朝建國後,尤其是李世民登基後偃武修文、休養生息,使唐朝國力逐漸增強,百姓們安居樂業。作為太子的李承乾按說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但事實上李承乾對李世民的舉措並不感興趣,他所喜歡的乃是胡人的風俗與戰陣的廝殺。

如果僅僅是喜好也就罷了,但我們的李承乾先生偏偏要付諸於行動,據史料記載,李承乾經常和身邊的太監、宮女等人一起穿上胡人的服裝,從頭到腳打扮成胡人的模樣,然後一起整夜的跳胡人的舞蹈,並且還和手下裝扮成盜賊,一起玩偷盜牛羊的遊戲,將偷來的牛羊進行烹烤,而他自己親自監督手下人的烹烤技術,李承乾如果生活在今天,我相信一定是個出色的烹飪師。

這位仁兄還經常和自己的叔叔漢王李元昌(李世民的族弟)扮演成突厥的將領,讓手下人扮演突厥的士兵,然後和李元昌分別統領,玩互相交戰的遊戲,以此為樂。有的時候忽然之間突發奇想,自己假裝身死,讓這些“士兵”為自己吊唁。

最荒唐的是,在假死過後,忽然站起身來說:“一朝有天下,當帥數萬騎獵於金城西,然後解發為突厥,委身思摩,若當一設,不居人後矣。”

這段話大意就是:我以後如果當了皇帝,就率領軍隊投奔突厥,在思摩手下效力。

李承乾所說的思摩就是跟隨李靖出征東突厥的阿史那思摩酋長,阿史那思摩的身份固然顯赫,但是作為大唐帝國儲君的李承乾居然舍華而慕夷,甚至表示要做突厥酋長的部下,其言行確實是荒唐之極。

當然,我相信李承乾的這番話純屬戲言,但是開玩笑是要看自己身份的,更是要看場合的,在充滿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宮廷內部,李承乾的特殊身份說出這樣的話,只能證明他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政治水準低下的人。

要知道“突厥”這個詞始終是李世民心中的陰影,李世民經過長時間的臥薪嘗膽,才最終將突厥打敗,現在自己未來的繼承人居然要跑去投奔突厥,難道你老子先前的努力都讓你這個敗家子糟蹋殆盡不成?

最讓李世民惱怒的是,李承乾居然有戀童癖,他經常寵信一個叫稱心的太常樂,稱心是一個十來歲的少年,李承乾和他可以說是同吃、同住、同睡,作為大唐帝國的儲君,居然有這樣的醜聞,無論如何這讓李世民是無法接受的,所以李世民下令將稱心殺掉。

稱心的死讓李承乾無限感傷,為了紀念曾經和稱心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李承乾特意讓人為稱心做了一塑雕像,早晚跪拜紀念,似乎這個稱心比他老爸還重要。

所以結論就是:李世民沒有理由不認為李承乾是個亂國亂家的角色。

李承乾的政治才能低下表現在多方面,造成李世民對這個寶貝日漸不滿的原因其實也是多方面的。李世民之所以要選派朝中諸多精明賢良充當李承乾的老師,除了想使他快成長之外,其實還是有意為他搭建未來的班底。

因為在唐朝這個土地廣袤、人口眾多的國家裏,君主雖然專制,帝王雖然大權獨攬,但是從帝王的決策到臣民的貫徹其間經歷了很多復雜的環節,需要組成一個龐大的機構網絡以保證國家的運轉與長治久安,即使在皇室內部,如果沒有足夠的力支持力量,也很難維持自身的地位,很有可能會在錯綜復雜的權利鬥爭中一敗塗地,想一想李世民周圍要是沒有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秦瓊等一批文臣武將聚集在周圍,不僅玄武門事變難以成功,貞觀盛世也很難實現。

李世民深深的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未雨綢繆的讓杜正倫、張玄素、於志寧、李百藥、等人出任李承乾的老師,也是輔佐李承乾,目的就是利用這些人的名望,漸漸的形成一個以李承乾為核心的班底,從而延續自己貞觀一朝的政策。

可惜的是,李承乾沒有理解李世民的一片良苦用心,他不僅沒有跟隨這些老師認真的學習來增長自己的才幹,更沒有利用這個機會樹立自己在朝廷中的威信。令人費解的是,李承乾對於這些老師從內心深處有一種排斥和痛恨。

不可否認,李承乾年少時和老師也曾經保持著親密的關系,例如李綱曾經擔任過太子少師一職,在這期間患過足疾,走路不方便,李承乾命令手下人將這位老師擡到自己的宮中,然後親自問候病情。但是隨著李承乾年齡的增長,紈絝習氣不斷的發展,與這些老師們的關系漸漸日趨緊張,甚至達到派刺客去暗殺於志寧的程度,要不是當時於志寧處於居喪守節,被派去的刺客動了惻隱之心,說不定於志寧早就去見了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