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李世民的想法

李世民的皇位來源本身就不正,所以他本能的對“立嫡立長”有一種排斥心理。

如果李承乾是個很出色的太子,李世民當然不想多生事端,可現在李承乾偏偏是爛泥扶不上墻,憑什麽就得墨守常規,一成不變?

在我看來,李世民早已看出李泰奪取儲君的想法,而過分寵愛李泰其實是在有意鼓勵這個寶貝兒子循序漸進的奪取儲位,之所以沒有立即廢掉李承乾,是因為李世民要顧及一樣東西。

這樣東西的名字叫“禮法”!

我們的祖先的確很偉大,創造出了世界上最嚴密的一套禮法,小到吃飯睡覺,大到國家決策都一套禮法遵循,正所謂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而在眾多禮法規則中,“立嫡立長”是一條關於皇位繼承的規則,雖然幾千年來,打破這個規則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所有的人、包括曾打破它的人在上台後,也必須要維護這種禮法。

李世民當然也不例外,因為他明白禮法並不是依靠行政命令來改變的。

李承乾雖然不屑,但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吃下伸腿瞪眼丸,或者捅下天大的簍子(例如謀反),所以即使他是紈絝子弟,也不能輕易廢掉他。

有時候“禮法”這個東西,實在很耽誤事!

不可否認,李世民的確想馬上廢掉李承乾,改立李泰為太子,但是在“禮法”這個龐然大物的阻撓下,他猶豫了,他明白如果自己輕易的拋出更換太子這枚重磅炸彈,立即會引起朝廷的軒然大波,甚至會造成朝廷的混亂。

事實上,李世民改立太子的想法,當時很多朝臣都已經感受到,在李泰倍受寵愛之時,褚遂良就直截了當的提醒李世民,應該讓太子和其他皇子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不能亂了彼此的身份,而且作為皇帝應該主動的為他們立下規矩。誰都明白褚遂良的話是直指李世民過分寵愛李泰而言的,當然褚遂良之所以敢這麽直接,就是因為站在了“禮法”的角度。

而作為皇帝,恰恰必須要維護禮法,所以李世民也只能是牙掉了往肚子裏咽,表示要讓忠正賢明的朝臣去教導諸位皇子,讓他們按照禮法去做。

從對李承乾的嚴重不滿,到產生立李泰的想法,再到朝臣的反對,這個過程讓李世民終於切身體會到了立儲這個問題的艱難和復雜性,他終於理解了當年父親李淵為什麽在明知自己功勞高過李成建時,也沒有輕易廢掉太子了。

雖然你是這個世界上權力最大的人,也是最威風八面的人,但在老祖宗留下的“禮法”面前,你的力量真的微不足道,或許你想改變,但前提是你要做好付出代價的準備。

甚至有的時候這種付出是沒有回報的。

此時,李世民的內心充滿了矛盾,我覺得在他的內心深處或許會有一種慚愧的心裏,在前面我們說過,玄武門事變的陰影始終困擾著李世民,直到現在為止,我相信這種困擾已經上升到了一種折磨,以至於這種折磨漸漸的讓他對自己十六年前的那些所作所為進行了徹底的否定。

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李世民做的一件事,這件事在史料上的記載是一帶而過,但是在我看來這件事很能反映出李世民當時內心深處的想法。

貞觀十六年(642)六月六日,李世民詔命恢復李建成的太子身份,同時追封李元吉為巢王,兩個人的其他謚號照舊。

按說事情已經過去了這麽長時間,而且李世民在繼位之初也曾經厚葬了二人,為什麽忽然之間又想起恢復李建成的太子身份呢?

我想這絕不是李世民即興而為,事實上他的這個舉動恰恰從一個側面反映他當時內心矛盾,一方面是對當年李淵那種兩難處境的感同身受,另一方面則是對玄武門事變的內疚。

內疚雖然於事無補,但它終究是人內心客觀存在的一種復雜感受,內疚者往往有良心和道德上的自我譴責,並試圖做出努力,來彌補自己的過失。當然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不能復生,所以李世民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恢復他們應有的名譽,同時這個舉動也是對已經去逝的李淵一個在天告慰。

李世民是個高高在上的皇帝,但更是個有血有肉的人,我們當然不能簡單的用好人或壞人來衡量他,其實這個世界上只有追求自己利益的人,李世民為了得到自身的利益可以殺兇逼父,但是當一切都成為過眼雲煙時,他忽然覺得只有自己內心的感受才是最真實的。

上天其實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當你擁有無限的榮耀時,也許你的內心正在經歷著另外的一種煎熬。

如果上天能夠讓我回到十六年前那個陰霾的清晨,我也許會選擇放棄,因為有的時候放棄是一種釋然、一種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