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攻陷卑沙城

張亮幾乎是和李世勣同時出發的,當然走的是海路。

李世勣策馬揚鞭,一路揮軍直指遼東腹地,而張亮則首先要面對海上風浪的侵襲,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唐朝建國後首次渡海作戰,而張亮也成為大唐帝國首位渡海作戰的指揮官。

在此之前,唐朝並沒有渡海作戰的經驗,雖然在唐初南征蕭銑和輔公祏的時候,有過在長江上的水戰經驗,但和大海比起來,實在有些小巫見大巫。

在唐朝內部,最具水戰經驗的當然是李靖,可是此時李靖年事已高,不再適合出征,陸上進攻最好的人選是李世勣,那麽海路呢?

這次李世民之所以選中張亮作為海路征討的最高指揮官,是因為張亮曾經是蕭銑的手下,相比較而言對於水戰還是熟悉一些。

當然,在張亮出征之前,所有的人都對海路進攻並不看好,即使成功克服了風浪的侵襲,還要面對敵人堅固的城防,談何容易?

面對茫茫的大海,張亮的還是信心百倍的,他堅信唐軍在自己的率領下,一定會成功登陸,迎來唐朝渡海作戰的首勝!

前方目標:卑沙城(今遼寧省大連市)!

之所以選中卑沙城作為攻擊的目標,除了高句麗人在那裏的防守較薄弱之外,還因為從東萊(今山東萊州)到卑沙城路途較近(參見中國地圖),首次渡海作戰,風險一定要降到最低。

唐軍懷揣必勝的信念,且帶著對蔚藍色海洋的一絲好奇與探知的心裏,在張亮率領下揚帆遠航,踏上了征途。

張亮等人是在三月初起航的,這些人在大海的深處忍受著黑夜的孤寂,抵禦著風浪的拍打,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海上顛簸,終於在四月二十九日成功登陸遼東半島。

前方不遠就是卑沙城,登陸後張亮並沒有就地休整,留下少數人馬看護船只之外,立即率領大軍急速向卑沙城挺進。

卑沙城依山而建,四面陡峭,是個易受難攻的地方。

張亮從海上進攻,其實比李世勣攻打蓋牟城時面臨的困難要大十倍,李世勣強攻不行,可以暫緩。但是張亮如果進攻不利,絲毫沒有退路,因為他的身後只有海洋。

面對如此情況,張亮並沒有像李世勣那樣率先強攻,而是首先選擇了觀察。

卑沙城雖然高大堅固,但張亮始終告訴自己,再堅固的城池也會有弱點,關鍵的一點在於你是否細心的觀察。

事實證明,張亮的觀察的確很仔細,在經過了兩天的研究後,他終於發現了卑沙城的弱點。

西城門!

表面看上去,卑沙城是無法進攻的,因為四周陡峭,絕對不是普通的攻城雲梯所能夠到的,高句麗人之所以擅長城市防守戰,與他們城市城墻的高大有很大的關系。

張亮發現卑沙城的西城門相比其他三門而言,更利於攀爬,雖然難度也很大,但至少找到個突破口。

為了減少傷亡,張亮決定采取夜間突襲的方法!

五月一日,夜!

在一切準備就緒後,張亮開始實施他攻陷卑沙城的計劃。

張亮明白,自己發現了西城門的弱點,相信高句麗人會比自己更明白,所以在西城門一定會派重兵把守,如果采取強攻,即使利用夜色的掩護,傷亡也會不小。

所以首先必須要吸引敵軍的注意力。

為此,張亮將大部分人馬調到了東門,做出進攻的態勢。

這一招的確很有效,夜間要想摸清對方的情況不是件容易的事兒,高句麗人只看到大部唐軍在東門前來來去去,直覺告訴他們今夜唐軍可能要從東門發起進攻!

高句麗人只猜對了一半,進攻是正確的,方向判斷是錯誤的!

“叫陣!”張亮發出了命令。

“守城的將士聽著,這裏本來是大唐的領土,趕快打開城門投降,如不投降,立即攻城!”

城樓上一片寂靜!

“繼續喊!不要停!”張亮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高句麗人雖然沒有反應,但並不意味著沒有聽見,他相信高句麗人一定在調兵遣將,他們的注意力此刻全在這裏。

唐軍士兵在東城門叫陣的同時,一隊人馬悄悄出現在了西城門前。

為首將領叫程名振。

程名振本來是滄州刺史,李世民聽說他善於用兵,曾經召見他尋問用兵之道,程名振因為回答的不卑不亢而且頭頭是道,所以得到了重用,任命為右驍衛將軍,這次讓他隨張亮渡海作戰!

這次夜間突襲西城門,程名振是主動請纓,一來是想立功,二來是報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

張亮在程名振臨走之時,告訴他攻城以煙花為信號!

此刻程名振帶領唐軍掩藏在西城門下的草叢裏,他目不轉睛的盯著天空,煙花升空,既是攻城之時。

等待總是漫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