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死局

在李世民生吃高延壽15萬援軍的時候,安市城的守軍絲毫沒有動靜。

表面看起來,似乎是李道宗包圍的緊,以至於安市城的守軍動彈不得,但事實上,在安市城外的這場打援戰役中,安市城內的守軍仿佛是視而不見,絲毫沒有出手相救的意思,對於15萬援軍被李世民生吃,表現的毫不在意,任憑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

這明顯不符合常理!要知道15萬援軍的覆滅,使得安市城更加成為一座孤城,守城的將領一定會明白這個道理,那為什麽卻又按兵不動呢?

順便說一句,當時安市城守軍將領的名字叫楊萬春,事情的一切緣由其實都出在這位仁兄身上。

事實上,楊萬春有自己的私心。原因是他對蓋蘇文甚為不滿!

早在蓋蘇文殺掉高建武篡奪王位後,命令高句麗國內所有城市的守軍將領向自己表達忠心,很多將領本著“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原則紛紛響應,可唯獨安市城的楊萬春偏偏不買賬,這位性格剛烈的將軍給蓋蘇文的回話是:跪天跪地跪父母,想讓自己向亂臣賊子效忠,那是搬著梯子上天——沒門!

蓋蘇文聽完後,差點沒背過氣去!

惱怒之下,蓋蘇文下令出兵攻打安市城,可是讓他想不到的是,一連幾次攻打,安市城在楊萬春的精心指揮下,宛若銅墻鐵壁一般,毫發無損。搞得蓋蘇文很是無奈。

不過蓋蘇文心裏也明白,楊萬春雖然反對自己,但絕不是獻城投降之類的人,安市城有這樣的人鎮守,並不是一件壞事,所以對於安市城並沒有往死裏打,當然蓋蘇文也不想因為這件事而使軍隊蒙受無謂的損失。

就這樣,楊萬春繼續做他安市城的土皇帝,而蓋蘇文並沒有忘記楊萬春那幾句發狠的的話,他只是在等待時機,一個合適的時機出現時,他必將至楊萬春於死地。

安市城就這樣在高句麗國內以其特有的方式存在著,一直到李世民兵臨城下。

對於15萬援軍的覆滅,楊萬春很是幸災樂禍,在他看來,蓋蘇文派出高延壽和高惠真這兩個二杆子來援救自己簡直是笑話,安市城只要有自己在就絕對保證連只蒼蠅也飛不進來。

在我看來,楊萬春未免有些心胸狹小,在大敵當前之際,當以國家利益為重。

不過我們不能否認楊萬春的軍事才能,事實上,在是否攻打安市城的問題上,就連李世民都在猶豫。

在軍事領域,李世民不是一般的牛人,可是在對待安市城的問題上,李世民顯得有些優柔寡斷,原因是李世民對楊萬春的所作所為有所耳聞。

目前唐軍深入遼東腹地,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速戰速決,盡快攻下平壤城是上上策,而現在楊萬春又是塊難啃的骨頭,所以李世民想繞過安市城,采取避實就虛的策略,先攻打南面張儉包圍的建安城,等拿下建安城後,在加緊對安市城的包圍,那樣勝算會更大一些。

不過這個方案遭到李世勣的反對。

李世勣認為暫時放棄安市攻打建安是冒險之舉,建安在南,安市在北,也就是說唐軍要背對安市城作戰,一旦楊萬春從後邊拍上黑磚,唐軍恐怕會陷入不利的境地,而且如果楊萬春想到截斷唐軍的糧道,那唐軍將會徹底陷在遼東腹地而不能動彈。

李世勣的分析不無道理,而李世民的避實就虛策略也很有創意,有的時候解決一個問題很有很多種方式方法,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關鍵就在於你是否敢於嘗試。

而戰爭是不允許你犯錯誤的,即使很小的疏忽就有可能造成全軍的潰敗,所以此時的李世民實在不敢冒險,對於唐軍來講,其實又是一次無奈的錯過。

就這樣,唐軍繼續留在原地加緊了對安市城的包圍,不知不覺的雙方陷入了膠著的狀態。

一連很多天,唐軍的進攻很不利,高句麗人除了用自己擅長的城市防守戰術堅守城池之外,他們還運用了一種看起來只有市井潑婦們才用的招數——謾罵!

大家想一想潑婦們在罵人時候的那種神態,那種表情,那種語氣,肯定會有一種扭曲的映像映入你的腦海,而高句麗人就是用這種方法不斷地向唐軍挑釁。

而且高句麗人很聰明,不到關鍵時刻堅決不張嘴,只在看到李世民的時候就開始破口大罵,雖然他們不認識李世民,但他們卻認得皇帝的龍旗標志,只要見到龍旗,就說明李世民一定就在那裏。

罵!給我使勁的罵!

唐朝皇帝一定沒有“享受”過這種待遇。

讓唐朝皇帝的遼東之旅,感覺不虛此行!

坦白地講,李世民是很有城府的人,謾罵挑釁這種招數他見的太多了,可問題是當了皇帝的李世民的心境與當年東征西討的秦王李世民是不一樣的。